淮阴区农村桥梁大部分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受条件限制,设计和施工标准都较低,加之年久失修,不少桥梁桥桩倾斜,桥面断裂,多次造成人畜伤亡事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早在2003年初,省、市、县三级政府就将农村危桥修建列入工作日程。2003、2004两年,淮阴区在省财政扶持下共计完成39座农村危桥修建。2005年,省财政厅在苏北五个市各选一个县(区)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改革试点,淮阴区被列为五个试点县(区)之一。通过省财政厅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桥改造力度,经核实统计,全区共有农村危桥3298座,其中投资额在4-20万元的有1352座(省财政厅扶持的是4-20万元的农村生产桥),根据农桥的毁损程度,淮阴区制定了农村危桥2005-2010年改造规划。2005年、2006年省、市、区共投入农桥改造资金1605万元,改造农桥179座,2007年省、市、区投入农桥改造资金860万元,拟改造农桥100座。 虽然通过几年努力,淮阴区农桥改造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民"出行难"问题,但至目前还有近千座农桥亟待修建,随着时间推移,还将不断产生新的危桥。与此同时,根据省政府要求,2006、2007年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农桥改造(我区251个行政村,只有49个行政村被列入省经济薄弱村),因而对非经济薄弱村的农桥修建投入十分有限,这种投入不平衡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特别是2007年省管县以来,市级减少了对县区农村危桥改造资金的投入,这必将对下一步农桥修建工作产生影响。建议: 1、加快农村危桥改造进度。 2、加大对农村危桥改造投入力度,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3、应不断将新增农村危桥列入危桥改造项目库。 4、造价20万元以上的农村危桥也请省政府整合包括水利、交通在内的农桥建设资金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