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由于我国公共、高校、科研等各类型图书馆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不同,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上常常各自为政,目前已形成"有人无书读"与"有书无人读"并存的严重失恒现象,尤以公共与高校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最为明显。据统计,2005年我国有13亿人口,共有公共图书馆2762个,总藏量4.8亿册,平均47.3万人拥有1馆,人均拥有图书不到0.4册。而当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1792所,教职工与在校生共1736万人。据网上获知,我国高校图书馆共拥有藏书约6亿多册。如果不考虑分校、分馆等因素,可以说在高校平均1万人拥有1馆,人均拥有图书34.6册。从江苏来看,2006年全省常住人口7549.5万人,公共图书馆103个,总藏量3410.2万册,平均73万人拥有1馆,人均拥有图书近0.5册。当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9所,教职工与在校生共152.7万人。其中有"211"工程学校11所,南京地区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8 所。8所高校总计教职工与在校生约24万人,图书馆文献累积总量1605万册。如果每校图书馆只计总馆,则平均3万人拥有1馆,人均拥有图书66.9册。 在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公立大学的图书馆可向公众开放,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除上海等地少数高校外,许多高校馆之门对公众是关闭的,江苏省也是如此。例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子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区域流通管理系统"推出江苏省高等院校通用借书证(Lib-PassPort)已开始使用。但本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省内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而且是付费服务。非高校读者,只能以所在单位名义集体办理通用借书证,而不能以个人名义办证。据统计,自2004年起,该系统共18所高校(含南京 8 所"211"工程学校)图书馆提供服务,发证数为16477个,使用数仅6510个,说明利用率并不算高。到了寒暑假期间,全省高校图书馆又面临大量闲置,意味着资源的进一步浪费。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今天已成为世界第三的贸易大国,但却长期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赤字"高悬,如2006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2386种,而共输出出版物版权仅2057种,其中引进来自美国的图书版权2957种,英国的1296种,而输出至美国的147种,至英国的66种,说明目前的世界仍是由欧美文化主导的环境。又据英国学者预测,到2015年,我国在GDP总量上可跃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据报道,2000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为17%,而2003年我国相应比例则为1.98%(江苏2003年相应比例为2.03%,2005年为2.57%,与2002年北京的6.6%、上海的6.9%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与19世纪初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相似之处。1820年,我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3%,为世界第一。但当时无数同胞由于愚昧而购买、吸食鸦片,又由于洋银流通方便,时常以足色纹银换取低色洋银,致使清政府财源日益枯竭。到1840年西方列强终于用武力打开国门,使中华民族蒙受百年屈辱。这一惨痛教训说明,公众智力不足,强国会退化为弱国。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民族文化创新与人民素质提高,综合起来就是文化软实力,这无疑需要借助全民力量的共同参与。 为了提高全省文化软实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积极开展本省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系统的文献资源"分工入藏"协调采购工作。目前由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等10家单位共建的"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已采取联手采购模式,集成开发现代工程技术类主要优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向全省各界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只是文献内容有限,应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 二、利用互联网,将全省高校系统与公共、科研等其他系统图书目录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统一检索的目标。 三、努力使各类读者在省内一定区域以"一卡通"跨越高校、公共、科研等系统界限,通借通还,并多方面建立馆际互借关系,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图书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