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作为江苏省一座顶级风景名胜区,在海内外游客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打造景区、建设景区,将中山陵打造成世界一流风景名胜区,是全省人民的期盼。 一、中山陵是南京市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品牌。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江苏省省会,在全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相对而言,还远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南京品牌性的标志尚未树立。纵观全球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自己的品牌,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本钟,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无一例外都是旅游胜地、观光一景。那么,从南京的资源现状来看,有资格成为标志性、品牌性建筑的唯有中山陵,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孙中山先生无论在国内、在港澳台、在海外华人中,乃至全世界历史进程中都具有崇高的位置,可谓有着全球知名度。同时,中山陵风景区在多年的建设中,硕果累累,景区越来越美,服务越来越好。无论是南京还是省里,有责任、也有条件,进一步提升中山陵的形象,把它打造成江苏旅游的标志。 二、以景区发展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客观地讲,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知名度与上海、杭州相比还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提升城市形象的切入点,迫在眉睫。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迅速成长的新兴产业、重要产业,在全球产业规模中,仅次于石油工业,位居第二。同时,旅游业作为综合产业门类,关联度极强,据专家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消费4.3元,它在三产中的贡献率可达17%,而且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还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能极大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当然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一个知名的景区,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这两年,连战、宋楚瑜等台湾政要数次谒陵,吸引大批海内外侨胞、台胞来宁观光,其中中山陵景区的吸引力功不可没。因此,要促进南京经济发展,一定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要加大类似中山陵这类品牌景区、景点的投入、建设力度。 三、加快中山陵景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规划为龙头。 中山陵景区建设规划,不是粗线条、低层次的,而应该是在明确准确定位基础上的科学规划。因为中山陵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一,它不仅在南京旅游业中具有相当高的位置,而且由于它自身的特殊性,还有着相当重大的政治影响。中山陵景区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而规划的前提必须把握好三个定位。一是目标定位,由于景区资源本身具有完整性、系列性、稀缺性、脆弱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而作为中山陵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景区,一定要找准三方面价值的结合点,即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保护好其生态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市场价值;二是功能定位,中山陵景区是一个让海内外游客瞻仰、追思伟人的场所,由于其地理位置、空间环境的特殊,建设重点应放入钟山风景区的大视野中;三是产品定位,中山陵风景区不能脱离实际,搞庸俗、普通的参与和一般性休闲类项目,实践证明这些东西除了会破坏优质资源外,对于旅游发展而言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明确了定位,才能实施科学规划。对此,一要遵循科学规划理念。建设者必须遵守国家关于景区建设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做到景区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同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历史遗存、当代风貌、未来发展"三和谐",生态基础、文化特色、休闲功能"三融合",真正体现"科学保护、有效整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景区建设指导思想。二要尊重自然规律,梯度推进。必须把"质量第一"与"好中求快"有机结合,始终坚持"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论证和实施过程中,要摒弃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不搞"毕其功于一役",不因忙中出错而留下历史遗憾。战略上,坚持宏观调控、总体布局;战术上,分轻重缓急,梯度推进。 (二)以整合为抓手。 中山陵风景区内资源丰富,但也分散,要从整合资源入手,通过游线的组织与串联,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使之形成南京旅游最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卖点,进而转化为财富优势。 (三)以保护为核心。 首先要认识到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个重要要义就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一方面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基本目标之一。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也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才能不使遗产变遗物,不让遗产变遗憾。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手段,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是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对必要的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切忌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对景区的各种文化资源,不要简单地切断历史文脉,搞假古董、仿古董。要全力保护尚存的,努力挖掘可观的,多形式提示曾有的。 (四)以市场为手段。 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在投资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上大胆创新,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上大胆创新,在培育旅游项目开发主体上大胆创新。可以在不违背国家相关规定和不放弃规划主导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财团、大企业加盟景区建设,做整体开发也好,做项目合作也可以,目的是通过外来资本参与整合、优化和提升,使景区一流的资源,得到一流的开发,打造一流的产品,实施一流的营销,赢得一流的消费群体,获得一流的投资回报。可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创新投融资体制,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促进景区旅游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以政策为保障。 在景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小视,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可或缺,政府的基础性投入不可缺少。景区建设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依存性强,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要教育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讲大局、谋全局,共同打造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为景区建设创造一流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