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随着江苏、南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发展迅猛,沿江开发正向纵深发展,作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唯一国际空港口岸,加快南京机场发展,不仅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近几年,禄口机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客货运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2007年更是呈现出"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再创新高"的良好局面,机场客运量成功突破800万大关,较通航初已翻了2番,货运量已达18万吨,连续几年跻身全国前10位,其中国际货运量名列第5位;机场文明服务全面提升,被评为全国文明机场、国际卫生机场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债务沉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改革发展,机场成功走出困境,2006年历史性地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利润已超过6000万元,同时机场贷款规模已由原来的19.9亿降至目前不到9亿元,资产负债率也由原来的70%下降到30%左右,达到行业正常水平。对外担保额也由原来的12.4亿压缩到5千万政策性担保,财务状况实现了良性循环。禄口机场已经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当前加快禄口机场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做好机场总体规划。梁书记的亲自关心下,禄口机场总体规划进展顺利,现已完成规划报告正上报民航总局和省政府进行最后审批。经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未来禄口机场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中心"。其主要内涵为:立足苏皖两省,辐射华东地区,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对接的桥梁;重要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通往东亚地区的门户机场,成为远程航线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的枢纽点;华东的主要货运机场,长三角区域的国际货运口岸,我国航空货运与快件集散中心;以机场为中心,以临空产业和航空延伸业务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航空城"。经专家预测,禄口机场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0万吨,飞机起降57.5万架次。未来禄口机场将由现在的一条跑道扩展为南北两组四条平行跑道;新建第二航站楼和卫星厅,航站楼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在现航站楼前广场建设地面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禄口机场总体规划是一项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既是航空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为此,建议: 第一,落实好机场的总体规划。南京禄口机场总体规划待民航总局和省政府批准后,要尽快纳入南京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民用航空法》和净空保护办法等有关要求,加强对规划用地的保护和周边建设的控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今后的拆迁成本,为南京空港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荷兰史基浦机场由于总体规划前瞻性强,管理严格统一,70年来机场基本按规划实施,健康发展,成功打造出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国内机场由于总体规划不合理、控制不严,给发展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屡见不鲜,如厦门、青岛机场因规划不合理造成维修机库将候机区割裂;杭州机场因规划滞后、控制不严,造成机场二期建设拆迁成本高达60亿元。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切实规划、建设好、管理好南京机场。 第二,做好空港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规划,科学发展南京机场未来发展,直接影响到南京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次枢纽的城市地位和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世界产业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机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的概念,而是打造以机场为核心、与周边经济互动发展的特色新城。在机场总体规划审批后,省及南京市相关部门要尽快做好衔接,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空港地区规划,明确空港地区的战略定位,确定空港地区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军工企业港地区的空间布局,形成开发实施的计划,建设航空物流、商务客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建成航空指向产业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港城协调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新城。 第三,加快规划、实施以机场轻轨为重点的周边及辐射区域的地面交通,形成以机场为枢纽的高效、便捷的地面综合交通系统。按照省航空产业战略规划和南京都市圈发展部署,一是在近五年内,要改造扩建机场高速公路,并基本建成禄口机场至南京都市圈周边八城市地面快速交通体系;二是尽快开工建设机场至铁路南站的轻轨,尽快避动机场至主城的轨道交通,从根本上解决主城与机场的无障碍连接,通过空港地面交通的优化,使南京禄口机场真正成为都市圈城市共享的全国、亚太、直达欧美航空运输空中桥梁,并实现远程航线与国际高速铁路相连的-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