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出国门。同时,大量的外国友人也前往我省从事学习、商务、旅游等各项活动。据统计,仅2006年一年来我省观光旅游的境外人员总数就达400万人次。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不少城市在公共场所设立了英文标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方便了外国人出行。 但由于全省缺少一个统一的双语标识设置标准,再加之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各个城市在中英文双语公共标识的设置方面还存在不完善和用语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双语公共标识设置不全面。仅在景区、宾馆等个别地方设有中英双语标识,大多数公共场所都缺少类似的标识。以南京为例,主要的交通干道路牌和公交汽车站牌上往往只有中文,没有英文对照。路牌和站牌等公共标识是外界了解一座城市全貌的基础,很有必要在全市公共场所统一设立双语标识。二是双语公共标识用语不规范。一些地方设置了中英文对照的公共标识,但标识上的英文译法多样,除大写小写,简写缩写混乱外,更多的是正确表达中文原意的标识不规范,正误难辨。让不少外国人无所适从。三是部分中英文双语标识存在着错字、漏字的问题。 在我省大开放的格局下,对外交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境外游客来我省参观旅游。标准简洁的英文标识,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反映了一座国际化城市的公共服务完善程度,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国际形象。使用统一规范的中英文双语标识对于强化国际化城市的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据了解,北京、深圳、成都等一些大城市都纷纷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 鉴此,我省应加强对在公共场所设立中英文标识的研究。建议成立江苏省地名标识设置工作联席会议,由省发改委立项,省有关单位负责公共标识的汇总等工作,省外办负责制定英文译法标准。争取尽早在交通干道、旅游景区、文化场所、地铁公交、大型商场、医疗卫生、体育场馆等重要公共场所设立统一规范的中英文双语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