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世界的中国年,中国的奥运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并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2008年奥运会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江苏应当进一步重视全民健身运动,以此促进文明新风尚的培育。近年来,我省体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高,体育产业蒸蒸日上,体育设施日趋完善,群众体育活动也是成效显著,特别是"万村体育健康工程"和"乡镇体育健身中心"的全面启动实施,极大改善了我省城乡群众的健身条件。全民健身运动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群众对健康与健身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目前我省的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广泛度、各类体育运动的普及度、各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的开放度、体育市场开发的成熟度等都有待不断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所拥有的地位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风尚的培育,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力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更加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特别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要把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人民群众的体质与健康等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体育工作状况的重要标准,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业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体育、办体育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的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以社会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协调好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打造群体活动品牌,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要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宣传体育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激发群众关注和参与奥运会的热情,使各行各业更多的群众能够加盟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来,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的习惯,使体育健身逐步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迈上新台阶。有关的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要开辟或扩大全民健身方面的专栏、专题,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提高群众体育特别是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在整个体育宣传中的比例,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形成鼓励全体市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要组织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大型体育活动,推动健身运动,可充分利用我省的山水资源,通过举办诸如环湖越野跑、环湖自行车赛、游泳、划艇、龙舟等在全国有影响的赛事,既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也能进一步扩大我省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带动我省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青少年学生应该是开展体育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但我国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始终处于考试的阴影之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育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学科不被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意识不强、运动技能不高。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运动和体质水平并没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并没有随着体育装备现代化而提高。青少年体育前所未有的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在全省大中小学(包括职业学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中小学要认真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确保体育课的开足开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的规定;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推动体育装备的现代化;要加强体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尽快使我省的体育师资满足中小学体育课时增加的数量需求和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质量要求;要在中小学坚持开展形式多样、项目丰富的体育运动会和各类单项的体育比赛,促进青少年的运动水平的提高;要着重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精神;要积极探索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改革,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要落实体育活动作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明确高中生的体育水平和锻炼态度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引导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要积极落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体结合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意见》,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发现和输送青少年体育苗子,鼓励体育特长生的成长,带动学校体育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批具有体育项目特色的优质学校;积极探索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推动机制,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体育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动员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要进一步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搞好社区特色团队建设,正常开展活动。 (三)以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努力优化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条件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各地各部门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各校体育场地面积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各社区至少有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体育行政部门要参与居民住宅区的规划与验收工作。要完善布局,建立公共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要继续做好各种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要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要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当地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娱乐健身、运动培训、运动咨询、运动器材、运动服饰等与运动相关的体育市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提高人民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的全民健身运动工作一定能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