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地处苏皖交界处的丘陵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是南京市重点帮促的乡镇。清朝光绪年间建立的清真寺成为周边穆斯林群众活动场所,2000年2月省政府批准该镇享受民族乡待遇(苏政发[2000]39号文),该镇也是革命老区,1942年淮南行署副主任汪道涵受淮南行署指示,建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刘少奇、方毅、吴学谦、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过,特别是罗炳辉在竹镇指挥的老古墩战斗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载入新四军战史和淮南战史,竹镇镇一大批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北有马本斋,南有李叔度的回民支队就建立在竹镇。至今烈士陵墓和四进58间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保存完好,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视察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时题写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94年、1995年,方毅、吴学谦等中央领导人分别再回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参观视察,并凭吊了烈士陵墓,对有"小上海"之称的竹镇老区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建设落后状况感慨万千,方毅首长除题写"竹镇市",还挥毫写下了"发扬革命传统,振兴老区经济"。近年来,竹镇镇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确立了"一湖三区"的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了大泉湖风景区的详规,大泉湖风景区环湖路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该环湖路工程全长11公里,投资规模2500万元,政府承担民房拆迁、土地征用、青苗补偿、各种矛盾协调等前期费用预计500万元。该环湖路的建成使用将连接三星彩叶苗木基地,驼山千亩桃园、龙泉森林公园、止马岭森林公园、李元龙纪念林等风景区,改善三星、送架、烟墩、光华、竹镇林场等村的交通,有利于加快竹镇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由于该环湖路工程投入较大,而竹镇镇是个"老、少、边、穷"地区,财力十分有限。 建议省交通厅根据国务院《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和苏发[2005]3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从关心老区建设、支持民族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对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湖风景区环湖路工程给予立项和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