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的现状分析 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部,江苏东南部,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两城市联袂成片。现辖溧阳、金坛二市和五个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总人口350.4万人,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0亿元。 溧阳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境内丘陵冈峦,田野肥沃,河网交错。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初具规模,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发展前景广阔。全市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总人口77.3万人,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51亿元。 常州和溧阳两城市的交通联结目前主要依靠S239(常淳线)四车道一级公路,该公路全长65.6公里,路面宽24米,沥青砼路面,于998年建成,属常州公路管理处管养的省道。常州市区与溧阳尚没有通高速公路,在苏南高速公路网中,溧阳是唯一未通市到辖市高速公路的市(县)。S239线是目前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由于沿线经济迅速发展,交通流量猛增,现有道路人、车混杂,道路两侧街道化现象严重,致使车辆通行不畅、人流、物流受到严重交通瓶颈制约,而且沿线镇、村密布、平交道路口密集,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频发,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溧阳市呼声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有大量建议、提案,要求建设高速公路。目前,市交通部门已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开展了常州至溧阳公路高速公路预可行性研究。为增强常州对溧阳的经济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公路的综合效率,我市建议常州至溧阳规划一条高速公路,并列入省“十一五”交通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飞速,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常淋高速的建设,将加强区域南北的经济联系,也是苏锡常都市圈城镇群体从轴向发展向网络状发展的转变。 常州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城市建设的成本日益加大,产业的升级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必须加强市区和溧阳、金坛片区的联系,以开发性交通干线为基础,引导产业转移。溧阳的交通区位优势相对突出,可作为常州辐射安徽等地的桥头堡。因此,必须建设高标准的大通道,促进经济发展,以提升溧阳、金坛的综合实力。 表1:溧阳市近五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现价) 同比±% 工业总产值(现价) 同比±% 消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同比±% 2003 121.15 18.6 211.30 19.4 49.40 3.6 12946 26.3 2004 148.59 22.6 280.05 32.5 58.19 17.8 18435 42.4 2005 178.21 19.9 365.04 30.3 65.17 12.0 26495 43.7 2006 217.62 22.1 455.00 24.6 75.08 15.2 34953 31.9 2007 266.51 22.5 570.01 25.3 87.6 16.7 45885 31.3 二是区域交通需求增长的迫切要求。根据区域内运输方式,社会经济特征资料,路网交通的调查情况进行相关公路交通量分析和预测,2007年S239交通量已达30000PCU/日,预测至2011年,S239常州市区至成章路段交通量将达到50000-57000PCU/日,远远超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有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的标准。 S239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但由于该项目由原有老路逐步升级改造而成,沿线乡镇及经济开发区均沿线布设,道路两侧街道化现象十分明显,平交道口密度大,混合交通十分严重,实际运行过程中,全线最高限速80公里/小时,许多路段限速40公里/小时,通行能力低下。由于交通流量大,平交道口多,车辆引入混合严重,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给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公路超负荷运转,加上原道路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经常出现路段损坏的现象,必须投入大量的养护资金封闭修路,由于维修时半边通车,更加剧道路损坏,造成恶性循环。根据交通量分析和预测,目前S239四车道一级公路交通量已达饱和状态,一两年后,路段交通量将大大超过其所能适应的交通量。 表2:239省道溧阳段近年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表 年份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元) 2005 40 41 18 182500 2006 33 40 14 340200 2007 34 37 20 370450 三是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的迫切要求。和苏州、无锡相比,常州地区规划的高速公路网密度明显不足,和皖南、浙北的交通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打通南北通道,可大大提高常州对皖、浙的辐射,贯穿常州、溧阳、金坛三市,加快常州地区快速交通网络化,同时也解决未来常州的西绕城扩容问题,提升常州在区域竞争的战略地位。 四是促进地区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常州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溧阳更是山水绝佳,风光秀丽,境内有天目湖,南山竹海4A级风景区,有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和旅游观光点,被誉为“中国游憩文化首选地”,旅游业十分发达,2007年旅游业收入达35亿元。常溧高速的建成与宁杭、扬溧、溧广等高速直接联通,将有效沟通苏南和浙江、安徽的旅游区,必将大大促进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和综合开发,提升大旅游产业。 表3:溧阳市旅游业近五年发展情况表 年份 旅游接待人次(万人)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2003 206.41 8.92 18.77 15.08 2004 240.71 16.62 22.59 20.35 2005 285.63 18.66 24.61 8.94 2006 345.78 21.06 31 25.97 2007 380 10以上 35 10以上 三、项目的建议方案 根据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成果,结合常州市、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对区域内的常溧高速走同进行梳理和分析,初拟方案供专业部门深入研究确定。 项目区域内泰州大桥和五峰山大桥向南至姚桥枢纽后共用一条高速公路(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及其南延至宜兴段)至苏浙交界,长江大桥的南北向过境通道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针对两座过江大桥未来流量,江都至宜兴高速公路姚桥以南段交通压力较大,技术标准无法满足远期需求,而同样在苏浙交界,两座大桥共用一个省际出口,也存在通道两端技术标准不匹配的问题。考虑新增南北向线路,连接泰州大桥和宜兴至长兴省际高速公路出口,为泰州大桥提供向南的分流道路,使其真正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通道,即新增北起泰州大桥丹阳接线,南至宁杭高速接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的方案。拟建项目的路线方案为:起于泰州通道丹阳接线与沪宁交叉的丹阳东枢纽,由陵口镇西侧向南,经珥陵镇东侧,皇塘镇西侧和S340相交后进入金坛境内,路线经河头镇东继续向南和宁常高速相交,经水北镇东向西南和S240相交,然后沿S239西侧和长荡湖东侧狭长地带南行,至上黄东侧后和S239交叉向南,经芳庄镇西侧后止于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和宁伉高速公路的交叉枢纽,路线全长75.5公里,其中常溧段32.7公里。此方案除了五峰山大桥南延线的压力,常州西绕城未来的扩容问题也可同时解决,形成一座大桥,对应一个省际出口的贯通格局。 综合以上分析,常溧走廊带内可由一条高速公路与一条干线公路共同承担交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