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2007年以来猪价持续走高,江苏省全省肉价已突破12元/斤,同比上涨63%,在全省各大超市,精瘦肉均已突破13元/斤,创出1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   猪价持续走高,然而农民却依然不愿意养猪。尽管国务院今年7月份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家实施了对每头经产母猪补助50元的扶持政策,但就总体来看,50元的扶持政策收效甚微,生猪饲养量依然发展不快。   据近阶段对我省苏北地区的20多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原先的散养猪农民已基本不养猪。当前,农村中的养殖模式正发生明显变化,千家万户的3头5头猪的散养户正在急剧减少,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如每茬养1000头猪以上的户)也在减少,呈现明显的两头减少中间(每茬养几十头至几百头的户)扩大的趋势。据调查中了解,近年来农村中散养生猪减少30%-59%不等,有的地区减少80%;尽管规模养猪有所增加,但总养猪量同比下降30%以上,有的地区减少50%以上。   养猪是广大农民种田之外赖以增收的主要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农民不养猪(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千家万户散养生猪的数量曾长期占农村生猪总饲养量的80%以上),不仅影响农民的家庭收入,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市场供应,可能说养猪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动摇不得。广大农民养猪积极性之所以调动不起来,许多农民已放弃养猪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原因分析   1、部分农民养不起猪。目前许多地区苗猪价高达10-12元/斤,一些农民想补栏却买不起苗猪。玉米市场价1.90元/公斤,豆粕3.90元/公斤,一斤小麦换不来一斤玉米;农民买不起饲料,也就养不起猪。   2、农民养猪无利可图,不如外出打工。即使在正常行情下,农民养1头猪,在不计人工在内的情况下,除去购猪苗钱及饲料、防疫及医疗费等成本支出,在通常年景里(今年的行情属几十年不遇的特殊情况),养1头猪的纯利也只有100元左右;每年养3-5头猪的农户也仅盈利五、六百元钱,还不及外出打工1个月的收入。因此,农民算过帐来,不上规模的养猪不如外出打工。   3、农民经不起反复折腾(赔不起、亏不起)。多次的周而复始的养猪业的潮起潮落,使许多规模养殖户明显减少,原因是他们经不起这种市场一次次低潮的冲击,纷纷下马或转项。   4、新一代农民不愿意养猪。基本上进行小康生活圈的新一代农民住上了小楼房,他们崇尚城市生活,不愿干又脏又累的养猪活。因此,农村中的年轻一代农民基本上都不养猪。   5、农村中的“留守族”没有能力养猪。当前,机械化和优质化肥的普及和使用,农民花在农田中的时间每年仅2-3个月,其余时间大多外出打工,而老弱病残及儿童成了农村中的留守族,他们却没有能力从事养猪。   6、重大疫病反复发生,部分农民害怕养猪。近年来以生猪高热症为主的猪病,使许多地区的养猪业遭到重大损失。2006年的生猪高热症曾使许多农户的猪全军覆没,对此农民至今心有余悸;较高的发病、死亡、淘汰率使一部分农民对生猪高热症害怕而不敢养猪,有的农民就干脆不养猪。   二、对策与建议   养猪业是我国广大农民种粮之外赖以增收的主要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由于近几年来生猪多次的低价位运行和近年来生猪高热病的影响,目前虽然猪价上来了,但依然无法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国家和各级政府如何拿出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来,尽快帮助农民上养猪项目。   一是国家动用调控手段,尽快平抑玉米、豆粕等原料上涨的势头,调整当前不正常的猪粮比例。   二是发动各级政府农牧职能部门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工作,尤其是通过普及科学养猪知识和防治猪高热病的科学知识,使农民解除畏惧心理,敢于上养猪项目。   三是加快兽医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江苏全省仍有三分之二的市县兽医体制改革地作迟迟没有开展,基层兽医队伍仍是一盘散沙,生猪等动物防疫工作长期滞后,导致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生猪高热病近年来呈跨地区流行,给农民养殖造成严重损害。归根到底是当地政府不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没有把农民增收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也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四是帮助猪农解决上规模和引种补栏方面的困难,如资金困难、建猪舍的场地困难等。   五是业务部门可配合乡镇政府多建生猪养殖小区,使更多的养猪户跨进规模养殖的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