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电、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使"电子垃圾"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我国已进入废旧电子更新高峰期。一台电脑的相关材料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50%对人体有害。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掩埋在土壤中不做任何处理,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入地下水,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则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果将它们随意丢弃,重金属就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只有对它们进行专业处理才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家电等电子产品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还缺乏规范渠道。除部分厂家和商家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外,扮演回收利用主角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他们对废旧家电的拆解处理不正规,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家电二手零件市场的混乱。 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看似一件"小事",但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也反映社会和市民的文明程度。作为发达省份、坚持环保优先战略的江苏理应率先开展这项工作,当然这需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面规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际成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宣传工作,强化市民参与环保的责任意识。电子垃圾源自每个单位、社区和家庭,与市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实行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建设绿色环保城市人人有责,也需要人人参与。环保、宣传部门和学校、社区等都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广泛深入宣传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市民参与环保的责任意识,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2、落实回收范围,完善回收的步骤。电子垃圾产生面广,需要落实回收范围。建议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划分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卫生责任区,由各单位负责回收;对居民小区的电子垃圾,逐步建立由居民户、小区保洁员、物业管理公司和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回收体系。环保部门应对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实施环境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 3、鼓励发展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处理产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围绕电子垃圾保洁清运、收集处理以及有毒物处置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政府有关部门可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科研及管理技术,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处理产业。引进最新产业技术,利用利益驱动使电子垃圾变废为宝;建立有毒垃圾公益性回收公司,由政府资金支持,这样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封闭性资源循环利用链,使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能持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