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近年来,随着江苏教育、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学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体育课课时数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充分反映了我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5年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我省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体能素质指标(肺活量和速度、爆发力、耐力素质水平)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0%。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因身体原因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现在,生活富裕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现代健康的观念尚未树立;全民健身的氛围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尚未深入人心;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学生的健康被忽视。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按照规定开足体育课,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学校体育活动缺乏生机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指出:青少年的体质关系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 我省是教育大省、体育大省,并且正在努力实现向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新跨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们建议省人大尽快为促进我省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立我省地方法规(建议名称《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此促进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建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良好人生观,为江苏"两个率先"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