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目前,大量外地非法改装农用车涌入我省运输市场(仅常州地区就高达一万多辆),不仅存在着超载严重、流动性大、带病运行、损坏道路等安全隐患问题,而存在着非法营运、逃避规费,破坏运输市场秩序等违法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目前,非法改装农用运输车对运输市场冲击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据常州交警部门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市涉及外地农用车牌照的车辆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30.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非法改装农用车采用加档板、加钢板等手段,改变车辆技术参数,车辆速度、载重、制动等基本性能发生根本改变,安全系数得不到保证;加之大多改装农用车车况较差、超重、超宽、超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十分突出,又没有办理任何保险,因此,非法改装农用车上路行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我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公路杀手"。 二是严重扰乱运输经营市场秩序。按照法律规定,进入运输市场的车辆都必须申办“道路货运许可证”,驾驶员则须申办“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农用车本身价格较低,经过非法改装后,载量得以大幅提升,一些挂“农牌”的大吨位非法改装农用车不仅不办证,而且利用“农牌"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明目张胆逃避各种国家规费,损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利益,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破坏了运输市场的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是严重污染环境。在主城区外围,因建筑工地大量使用农用“渣土车”,给环卫清扫带来巨大压力;在干、支线公路上,农用车瓜分了绝大多数矿石建筑材料的运输市场,在我市主要集中在省道239、省道340、省道338等几条干线公路,改装农用车基本不封顶,“抛洒滴漏"现象极其严重,粉尘、扬尘污染不仅破坏公路环境卫生、破坏沿线居民和农作物生态环境,还给其他车辆及行人的交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是严重损坏公路、危情时有发生。由于宜兴市从2006年底实施封山,自此,从溧阳上黄往常州市运输矿砂石料的非法改装农用车猛增,据省道239厚余交通量观测点的统计,2007年8月份最高日交通量达37362辆,是2006年底日交通量的1.85倍,其中超载农用车占日交通量的12%,达4553辆。从2007年夏天以来,由于沥青路面承受不起如此频繁的重载辗压,致使左侧(东幅)路面出现了长达1 5公里的严重车辙,车辙最大高差达l 8厘米,平均有1 3厘米,而不受重载影响的右侧路面仍然完好无损。省道340、省道338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在2007年4月1 9日《常州晚报》报道的在338省道孟河段,有一辆核定吨位1吨的农用车装载了20吨货物,超载率达200%.道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公路部门不得不化巨资提前进行大修或改造。 五是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外地牌照非法改装农用车中,有本地人购车外挂,雇用外来人员驾车。外来人员集聚到一定数量后,不服从管理,甚至抗拒管理的现象逐渐抬头。为了争夺货源,来自不同地区的车主结成帮派,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同时,集中上路,暴力抗法,给交警和运管上路执法带来很大的麻烦,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为此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在对非法改装农用车冲击运输市场问题进行治理的同时,各职能部门应共同建立运输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一、规范车辆生产企业行为,严格按照汽车生产目录所规定的国标生产,淘汰落后的车辆改装产能。 二、规范运输车辆的准入门槛,明确进入运输市场的车辆都要按章申办“道路货运许可证",上路从事专业运输的车辆必须凭公安车管部门核发的标准车牌照,否则不予准入。持农机部门核发的农用车牌照的农用车辆不能上干线公路从事专业运输。 三、规范运输价格体系,让诚信守法的运输企业、运输车辆有货装,有钱赚。 四、加大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查处和超载管理,让违法超载车辆无处藏身,以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