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府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下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民生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江苏是一个发达省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城市相比,整体水平还很低,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大量的乡镇卫生院的硬件水平都远不及城市的最简单的社区医院。 二、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弱。因为条件不好,很难有高水平的人员到农村,甚至所谓县医院也留不住人才。留下来的人员因为缺乏相应的机制,自我提高钻研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普遍较弱。 四、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在求医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和正确选择。 建议:第一,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改革,从资金和人员保障入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可以实行轮换制,选派制,农村基层医护人员特殊津贴制等。第二,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尤其是县医院,作为一个地区的的最高级别的医院,要提高水平,能够提高较高水平的服务,对村级卫生所等的人员也要加强培训。第三,要下大力气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健意识,进一步扫除愚昧。在这一点上建议政府要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在农村扫科盲和医盲。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病人,只知道哪不舒服,到了医院,医生的诊断不知道,开的药不了解,有时我们的医生面对这些病人,也懒得解释和叮嘱。所以,提高整体医疗健康知识水平是迫在眉睫的。第四,进一步推进合作医疗等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普惠的保障制度,使农民小病愿意看,大病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