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开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一)混合二乙苯分离技术。随着我省石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副产重芳烃将日益增多,每年来自苯烃化制乙苯和苯乙烯装置副产的多乙苯高达几万吨。对多乙苯进行精馏分离,可得对二乙苯含量20%-30%的混合二乙苯馏份。随着省内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3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以及双良苯乙烯项目二期工程投产,将有大量的混合二乙苯产生,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分离混合二乙苯技术,对于我省综合利用混合二乙苯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二)废甘油精制技术。生物柴油酯交换法制备工艺每生产10吨生物柴油就将产生1吨废甘油,随着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奥地利碧路生物柴油能源公司在南通建成以及泰兴市越红化工公司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装置投产,省内废甘油将越来越多。除了国外大型生物柴油生产厂家有能力对粗甘油进行精制外,大多中小型企业将副产甘油作废弃物处理或肥料填埋。在我国甘油供不应求,特别是高纯度甘油(99.5%) 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开发一条经济合理的生物柴油中甘油产品精制工艺,既可以获得高纯度甘油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又可以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将其推向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冰醋酸副产品利用技术。冰醋酸作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产品,其下游产品纤维、涂料、黏合剂等产业的不断增长和醋酸下游产业链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我国醋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江苏是国内醋酸生产大省,总产能达到170.5万吨/年。冰醋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醋酸甲酯等混合物,传统回收方法是将醋酸甲酯精馏出来,消耗了大量能源。因此,开发一条醋酸甲酯粗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大大节省能源消耗,特别是通过研究醋酸甲酯与甘油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醋酸生产过程中副产问题,还可以解决粗甘油后处理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能源途径。 (五)废轮胎利用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汽车轮胎最大的生产国,2006年轮胎生产量已达4.33亿条,同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750万辆,由此带来的橡胶资源短缺不仅严重制约我国橡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到我国橡胶资源的国家战略安全,而大量产生的废轮胎对环境的污染将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废轮胎中回收橡胶原料并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能取代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一种新型橡胶原料,将使我省内各橡胶制品企业产业发展受阻现象得以缓解,并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为省内劳动就业带来极大的机会。同时有利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呼应沿江开发,辐射江浙沪,推动江苏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六)秸秆可变生物油技术。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就有6亿多吨,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空气环境、引发火灾,而且易引发交通事故和破坏土壤结构。在世界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和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加强了对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油的研究。而大力发展秸秆可变生物油技术,既可综合利用国内充分的秸秆资源,又可为国家开辟一条新的能源途径。 二、积极推进耦合化工技术研究 耦合化工技术是解决资源利用流程长、效率低等非绿色过程的关键技术,其中的反应与分离的耦合技术,能大大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例如催化精馏、反应结晶、膜反应器、超临界反应、反应精馏、解离萃取等分离技术。特别当产品中被分离组分为近沸点混合物时,普通的分离技术很难将其分离,或者需要牺牲巨大的能耗才可将其分离,这时通过反应与分离的耦合将其更加经济性的分离出来。 三、大力发展现代化工设备 节能减排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工设备,但由于我国化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开发能力远跟不上石油和化工建设的要求,近30年来大型装置的工艺技术一直依靠引进,我国化工装备行业几乎丢失了国内大型化工建设项目的市场阵地。我国化工装备行业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最主要差距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产品质量问题是管理水平低的具体反应。江苏作为化工产业大省,对于全国化工设备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指导化工设备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化工设备采购行为,鼓励化工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和化工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设备和自主开发各类高效单元操作设备,推动全国化工装置的总体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