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江苏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得以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许多彰显江苏传统特色文化的项目也正逐渐被批准立项开发,同时,江苏民族宗教工作逐年加强,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但对一些反映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我省清真历史文化遗存和清真老字号企业的保护和发展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清真历史文化遗存和清真老字号企业的资源价值与地位作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一些具有优惠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对清真历史文化遗存和清真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还需进一步改革创新。例如,南京现有的清真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更好地整合和综合地利用,没有很好地融入文化江苏的大环境中,做成一张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有的甚至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被湮没和破坏;一些清真老字号企业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经营还出现了政策性亏损,尤其是省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火车站等窗口地区至今没有一家正规的清真餐饮企业营业,许多海内外游客对江苏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风情缺乏应有的了解;这些都不利于塑造江苏省会城市形象,也不利于文化江苏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人文古都,也是全国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回、满、蒙、壮、藏等48个少数民族,84000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35%,是江苏省乃至东南沿海城市中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城市,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是南京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3%,加上外来穆斯林群众,共计15万余人。白下区是南京市民族和宗教工作重点城区,现有回民近2万人。历史上南京著名的清真寺多数在白下区,因为回民具有围寺而居的风俗习惯,白下区也是回民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省市伊斯兰教协会都设在这里,许多知名的清真历史文化遗存和清真老字号企业也多在此集中,例如:净觉寺、草桥、七家湾、安乐园、绿柳居等,历史上西北、西南地区的许多穆斯林群众都与古都南京,都与白下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些都为南京的发展乃至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和品牌。目前,南京虽已成功开发了湖南路商业一条街、长江路1912民国文化一条街和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但能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彰显南京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色街区还没有,缺少这一因素,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应充分考虑清真文化依赖相对固定地缘与人脉的这一情况,保证清真文化的完整性;建议在我省规划、建设立项中应以草桥地区清真寺为中心,建设辐射周边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条街不但被广大穆斯林群众认可,也将受到广大汉族群众和海内外客商的认可与欢迎,这对促进我省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构建和谐社会;对体现省会城市的特点、提高江苏历史文化大省的品位,发挥江苏省旅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建议将在白下区范围内建设清真民族文化特色一条街的计划纳入江苏重点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纳入江苏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复的整体规划之中。 (二)建议批准成立由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南京清真文化街区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市民宗局,白下区政府为责任单位,负责协调推进,该区域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为配合落实单位,具体落实。 (三)建议财政拨付必要的启动经费。该街区规划中的跨街宣传标志费用和周边环境整治费用分别由省、市、区财政分级负担,临街门点标牌费用由业主自理,政府财政适当补贴。 (四)建议街区工程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清真文化街区的开发与建设采取谁投资谁得利原则,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企业实施,共同开发。对于清真文化街区地下管线的铺设、路面的改造出新、民族标牌的制作和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按照资质公开招投标的方法进行。 具体的建设构想是: 1、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应以南京一些知名清真老字号企业为龙头,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特色清真企业,努力形成具有南京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清真文化品牌与风格,努力将这一街区建成以江南穆斯林风格为特色的集民族餐饮、民族特产、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民族艺术、民族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清真民族文化一条街。 2、制定专项建设规划,从现实入手,分步实施,与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连成一体,例如,该街区应与周围的甘熙故居民俗文化观光区、夫子庙秦淮文化风光带、朝天宫明清文化遗址连成一片,努力打造成“北有牛街、南有草桥”,集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街区,既能与北京、天津、呼和浩特、银川等地清真文化特色品牌相对应,又具有独特地域人文气质的民族文化品牌。 3、启动旧居改造出新开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以净觉寺为中心,以鼎新路、升州路为轴线,以清真超市、清真饭店为标志性建筑,将周围地区尚未开发的破旧房屋予以拆除,建设一条真正具有民族文化风格风情的,能融招商引资、餐饮会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清真文化街区,并对清真文化街区相毗连的周边环境加以整治,实行规范管理,以利发挥这一带的整体优势。 4、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市政、城建部门联手铺设地下管网,路面按照伊斯兰文化风格,以伊斯兰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铺设街面、装饰店面等景观建筑,统一制作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标志牌加以识别和宣传,并在街区两端树立横跨街区的宣传标志和电子幕墙,标志以回、汉两种文字进行宣传。 5、充分宣传建成后的清真民族文化一条街,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对清真民族文化一条街宣传报道,推进强势招商,组建旅游饰品公司,培育清真品牌企业,吸引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经营,募集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特别是利用好中东、东南亚等地客商进行后续投资开发。并加强街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进一步彰显古都南京的人文情怀和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