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江苏作为外贸大省,经济外向度超过100%,经济发展受外部需求变化的影响很大。对外贸相关数据开展监测预警,是江苏提高应对经济危机能力的基础前提,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江苏对外贸的监测预警受客观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问题分析 (一)目前,江苏省政府能即时掌握的数据仅限于江苏口岸的进出口数据。由于江苏企业60%以上外贸货物集中在上海、浙江等口岸出口,江苏企业进出口变化的整体情况,需要等海关总署每月中旬汇总反馈上海、宁波等直属海关统计数据后才能掌握,相对变化快速的外贸形势,稍显滞后。 (二)经济数据在政府部门间共享不足,影响统计分析深度。对江苏外贸变化数据掌握最快的是各口岸单位,但各口岸单位之间,以及各口岸单位与地方统计部门间的数据监测预警合作机制不足。比如海关,在自身管辖范围内运用海关进出口数据开展统计分析,缺少地方其他经济数据的参考辅助,影响统计分析的深度和质量。 (三)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监测较少。由于缺乏跨省市的区域监测预警合作机制,对长三角地区整体外贸形势的研究预测较少,把江苏放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统计监测预警也较少。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研究,推动跨省市的统计信息共享。利用召开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等时机,由长三角省市政府通过内部协调,探索搭建长三角统计监测预警平台,统一发布长三角外贸统计数据,加强对长三角经济整体形势的监测研究。 (二)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内政府部门间的统计监测合作机制。比如取得海关总署支持,推动江浙沪直属海关间尝试建立数据交换合作机制,即时掌握江苏企业在上海、浙江等口岸的进出口情况。在总署每月中旬反馈数据前,能够较完整地掌握江苏外贸变化情况。 (三)推动长三角地方经贸数据和口岸单位监测预警信息的自由交换。通过外贸数据在各部门的分类审核和部门间的交换共享,为口岸单位对江苏外贸开展监测、分析、预警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口岸单位在统计信息、统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方面服务江苏经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