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我国"百戏之母",它集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是最具东方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声誉。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但是近百年来昆曲与中国戏曲艺术严重衰落,乃是中国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损失。近年来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江苏省政协专门成立了由省政协领导牵头的昆评室。2001年12月苏州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每年召开一次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昆曲研究论文集。 但是中国昆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一个宏伟的东方艺术与美学体系;而昆曲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承、培训中青年演员,更是一项面广量大而高要求的工程,是这项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工作。这些都需要面向全国与海内外团结较多的研究者,也需要研究者与表演艺术队伍的结合。这些方面都需要建构一个新的研究平台。昆曲起源于苏州,至今仍是全国昆曲的中心。江苏又是戏曲大省,苏剧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非物质遗产"。因此传承与发展昆曲艺术,加强昆曲与戏曲研究,是我省文化建设责无旁贷的工作,也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任务。 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动我省社科研究与文化建设,决定在我省建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们建议省教育厅在规划此项工作时,应在我省建立一个昆曲与戏曲研究重点基地,并努力促成。考虑到苏州在昆曲资源方面的优势,苏州大学已在2001年就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建立中国昆曲研究中心,七年来坚持开展工作没有间断,初见成效,因此我们认为可在苏州大学昆曲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省教育厅的昆曲与戏曲重点研究基地。这样就有利于把此项工作提升到更好的层面,协调更多的研究者来参与,组织重大项目攻关,产生重大成果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