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开发利用好江苏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软环境建设,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人文荟萃,名流众多,群星璀璨的江苏,历代史人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近代文化。那些流芳百世并镌刻于江苏文化丰碑上的历代先贤,是江苏历史文化薪火相传的独特人文资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江苏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城市扩大了,变美了,繁荣了,道路、桥梁、公共设施越来越多,更加现代化了。如果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中,能够有意识地因地制宜,同步进行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对新建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共设施,以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既可以传承历史,告之后人,又可以创造浓郁的江苏文化氛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那些让江苏人民引以为豪的先哲,在南京有孙权、祖冲之、郑和、曹雪芹等;在扬州有鉴真、史可法、郑板桥、朱自清等;在淮安有韩信、关天培、梁红玉、吴承恩等,都构成江苏乃至中华文化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介绍、宣传、研究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对于把江苏建成为古代、近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强省,提升江苏的文化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这一举措从经济角度讲,也不需要政府花大的投资,关键在创意与开发利用。 为此建议: (1)请省有关部门研究拿出实施方案; (2)从今年开始,率先在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对新建道路、桥梁、广场等公共设施,实施命名方案,逐步扩展到全省各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在以历史文化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共设施旁,建立长期性的标示牌,对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业绩加以中因英文的说明。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如何去营造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去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去复兴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把很多宝贵的财富开发出来,用它来展示中国的形象,促进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江苏地域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质,奠定了江苏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正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长期和短期计划一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也必须认真规划、系统设计。 作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必须以超然的姿态面对时代,确立自己合宜的文化形象。所谓文化形象,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所谓现代,就是经过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奋斗、求索,提炼出的一种主流文化的精神;所谓传统,就是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证明它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全人类的财富。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就是今天中国取得现代化成果足以证明的一种优秀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江苏应该不断地以创新的思维,开发利用好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使之涵化成一种精神品格,在我们的城市精神里,传达我们文化主流的价值观,塑自己的文化品格,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使得我们的城市建设保持足够的人文性与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