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最近几年,特别是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租车行业群体事件频繁发生,江苏虽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也有隐患,应未雨绸缪。发生群体事件的根本原因是行业管理体制与行业运营规律的不适应。因为个体劳动、个体经营是出租车行业运营的基本规律,但是长期以来该行业一直实行着单一的公司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与出租车行业的运营规律是相悖的,这是导致企业与司机之间严重矛盾、行业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过去,政府选择公司制作为惟一的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基于政府的管理需要出发的,从政府的角度看,这种选择是在当前管理技术手段条件下,保持该行业稳定的最为经济、最为有效的办法。因为作为准公共物品,出租行业的运营状况对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的运行具有重大作用与影响,同时出租司机队伍数量巨大,作为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庞大的利益群体,他们的稳定与否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需要严格管理;然而,出租车行业高度分散、独立、流动的特性导致管理难度极大,直接面对数万个分散而流动的个体司机实施有效管理,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既不可能也不经济,所以近些年来管理部门一直通过向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将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实施公共管理的管理责任转移到出租企业身上,由企业代替政府实施对司机的管理与控制,力图实现保持出租车行业的稳定。 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与出租行业自身的运营规律显然是不符合的。出租公司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可是出租公司的存在并不能够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实质性的有用服务,其存在的经济意义不足,仅仅因为行政管理的需要才存在下来,并且司机们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必然导致公司与司机的严重的矛盾。在出租公司没有为司机提供切实有效服务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对出租公司管理不严,定位不准,作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出租公司必然会出现以包代管、人浮于事、尽可能提高"份钱"的行为。这就为群体性事件发生埋下矛盾的种子。为防止出租车行业矛盾发展、群体事件发生,建议如下: 一、实现个体化经营和全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必须破除行业矛盾存在的基础,尽快启动以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为指向的管制改革,放开市场,打破行政垄断。出租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个体行业,一个司机、一辆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单位。作为竞争性领域,它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个体化经营。 二、通过建立"出租车管理调度信息系统"来根本解决外部服务(管理)融入出租车运营之中的问题。"出租车管理调度信息系统"是城市"GPS交通信息公共网络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是由"出租车管理调度信息平台"和车载系统与泊位子端系统组成。该系统包括出租车司机管理信息系统、出租车车况管理系统和出租车实时调度指挥系统。它能够随时、确切知道出租车和司机的空间位置与营运状况;能准确得知所有司机的收入、纳税、缴纳保险等各方面信息;能自动识别进入停车泊位车辆的身份是否合法,并与执法机构自动连接信息共享;司机与调度中心沟通功能,中心能够实现对出租车的调度与指挥;在授权范围内与公安、交管系统互联互通功能,以实现司机安全保障;服务司机功能,包括导航功能、报警功能等。通过此系统,可以将出租车的管理与调度纳入出租车的运营之中,使得司机能够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可以使得过去政府需要借助于企业的、对出租行业的各项管理职能都能轻松实现,诸如:出租司机的行车安全记录、税收交纳、保险费交纳、出行指挥、基于政府需要的出租车空间调度、出租车司机安全保障、出租车车况监控与报废管理、出租司机服务质量管理等等。 三、有计划地扩大出租车企业规模、减少企业数量,通过购买等方式将出租车特许经营权逐步向国有企业集中。在出租车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转变成为统一的行业服务机构,通过出租车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最终实现行业高效的社会化管理,彻底消除出租车行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