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位于连云港市东南,距连云港港仅24海里,全长77.5公里,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和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通道,内可经盐河、京杭大运河达淮河、长江,外可直通黄海、东海等海域,具备海河联运、河河相通、江河相连的良好集疏运条件。灌河的最大特点是长、宽、深、直,一般水深9-11米,最深达15米以上,常年通航3000-5000吨级船舶,稍加疏浚可通航万吨级船舶,是发展重工业的理想基地,尤其适宜发展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运服务、冶金、化工等产业。灌河下游10公里均深达10米以上,可建万吨级码头30个,其他岸线可建5000吨级码头20个、3000吨级码头50个。204国道以东的主干流北岸腹地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40人/平方公里,为港口、货场建设以及产业布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岸线资源,灌河被专家誉为"苏北的黄浦江"。 一、灌河开发对灌河流域乃至苏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灌河开发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灌河流域面积大约8000平方公里,约1000万人,涉及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10个县区,开发灌河水运资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运运能大、成本低、投资省、占地少、污染小的优点,降低企业的原材料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灌河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苏北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灌河开发有利于解决连云港港口的集疏运问题。加快作为连云港港口内河主通道的灌河航运资源的开发,必将带动连云港港口及其辅助港口协调发展,可有效整合港口资源,解决好集疏运问题,将连云港港口优势转化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港口经济的整体优势和辐射作用,推动连云港的经济振兴。 (三)加快灌河开发有利于连云港地区形成立体交通框架。通过综合开发建设灌南堆沟港、整合灌河流域货物流向,可以发挥灌河口港口群的分流港作用,弥补连云港内陆地区水运不畅,也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港口群体,带动沿海工业的发展,还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通联世界的海河水陆运输体系。 二、灌河开发的现状 自灌河开发被列入江苏省委、省政府"十一五"规划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的港口组合布局以及首届灌河发展论坛以来,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已把投资发展的目光投向灌河,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视察连云港以后,国家社科院一些权威专家也从国家层面上相继实地考察灌河。灌南、响水两县主动对接上级要求,围绕灌河开发,大力招商引资,30余家造船企业和物流码头项目纷纷落户灌河,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企业以及国内的中交集团、中海运集团、中冶集团等10余家中央企业也相继考察和投资灌河,灌河岸线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灌南县在先期开发的基础上,完善灌河半岛经济区总体规划,形成了包括灌河产业布局、岸线布局、港口布局、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实施建设化工产业园区、船舶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区、临港大工业区和现代物流区等五个产业集中区和堆沟新城、长茂新区两个10万人的新城,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港口物流、冶金、化工等临港产业。目前,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在通过省级环保验收的基础上,与新加坡三达公司合作,利用世界先进的膜处理技术,投资2亿美元兴办中新化工环保城,现已破土动工。灌南船舶工业园引进和实施恒成船业、红旗船业、宏冠船业等14个超亿元项目,总投资达120亿元。恒成船业启动5万吨级船坞和3万吨级船台建设,与丹麦、德国、俄罗斯、挪威等国家签订34艘4600吨至3.25万吨的船舶定单,目前,已有2艘万吨级海轮下水;宇腾港务进出口有限公司万吨级码头建设项目即将投运,年底将开通5万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码头;由万联集团与中海运集团投资15亿元的现代物流园,开通了灌河第一条航线,年底将形成3万标箱的储运能力。为助推灌河开发,灌南县还在灌河半岛内兴建新港大道、35公里滨河大道等道路,与已经建成的沿海高速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沿海铁路、242省道,形成高速、国道、省道、铁路、水运等纵横交错的灌河半岛立体交通网络,为灌河开发提供交通保障。 响水县大力实施"以工强县、依海兴工"战略,坚持以沿海开发为龙头,临海产业带造船项目异军突起。目前,该县沿海经济区实施亿元以上大项目30余个,其中15个造船项目协议总投资达160亿元。总投资23.9亿元的宏铭造船建设项目、方圆船业、勤丰造船、三佳船业、海丰船业等5个造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年底,灌河将有15艘万吨级海轮扬帆起航。 三、迫切需要整治灌河口拦门沙 目前,影响灌河开发的最大障碍是灌河口拦门沙问题。灌河口外长6千米,水深不足3.5米,致使灌河口万吨级船舶不能乘潮进出,严重限制了灌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由于拦门沙的存在,一批大的造船和物流项目无法落户,制造的万吨级船舶也不能进出灌河,众多的码头无法启动实施,也响应影响了灌河物流的发展。灌河口拦门沙一旦得到治理,5万吨级重载船舶将畅通无阻,船舶修造能力将由目前的7万吨级跃升到20万吨,灌河将凸显黄金岸线的资源优势,迅速带动灌河临港产业积聚壮大和苏北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灌南、响水两县万吨级船舶即将下水,对拦门沙治理的呼声和愿望尤为迫切。 四、对灌河口拦门沙治理的建议 一是建议建立专门办事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灌河涉及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10个县区,为发挥灌河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建议省政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级行政部门牵头,统一组织实施,按照共同受益、成本分摊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拦门沙治理的具体问题,形成灌河开发的强大合力。 二是建议将拦门沙治理列入科技攻关项目。建议省政府组织科技厅、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将拦门沙治理列入科技攻关项目,成立领导小组及专家顾问组,专题研究拦门沙治理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 三是建议尽快解决拦门沙治理资金问题。经专家论证,根据灌河水流运行规律,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提出开通航道单导堤拦沙导流结合疏浚的整治方案,并确保拦门沙整治后,多年保持良好的航运条件。可分两期整治:一期工程完成2万吨级(即3.5吨级宽体船型),疏浚航道10KM, 设计总预算4亿元;二期工程完成5万吨级航道,航道总长度达16KM,设计总预算10亿元。建议省政府将灌河开发纳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积极向国家争取或直接投入资金,解决灌河拦门沙治理的经费投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