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有调查显示,有30%的小学生和35%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厌学率达20%;33.3%的中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曾对全省5169名中学生进行的"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也发现,15.4%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中学生消极情绪的发生率为38.3%。2005年国家统计局《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报告》也显示,全国各地大约1/3的中学生,每天在步入校门时,心情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有关专家的估计,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以上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达到了21.6%至32%。与成人的工作时间相比,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用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时间明显过长,睡眠时间普遍不足,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活动空间狭窄,他们是真正的辛苦一族。大多数中小学生学习痛苦指数高、幸福指数低,除了文化课学习、会考试别的都不会,当然只对电子游戏感兴趣,这也是教师、家长一致反对的,共性是素质能力低。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教育畸形造成的。"能否考上大学",成了家长、社会关注孩子的唯一目标,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升学压力大是造成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最直接原因,而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体系是中小学办学方向的指挥棒,由挤高考独木桥所形成的应试教育,使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首要依据,教师和学校也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过早地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却没有向孩子们提供相应的自我激励、自我缓解压力的课程,这必然会导致众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在中小学中虽然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少见踪迹,由应试教育的压力,"教育冷暴力"现象却有增长之势。"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通过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西方的教育是中小学宽松,大学严格,而中国教育正好相反,是中小学严格,大学宽松。与西方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 中小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脆弱,此时应当实施以激励为主的励志性教育,而不应当实施以学习成绩好坏论英雄的竞争性教育。过早实施以考试结果论英雄的教育,会挫伤许多成绩一直不理想的中小学生的自信心。江苏省是教育大省,人才优势是使江苏省成为全国最发达省份的关键,人才优势来源于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鉴于高考制度在我国还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故我们建议在中小学中大力倡导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 具体建议如下: (1)中小学教师习惯"惩罚"教育,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已将旧条款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新条款,建议省教育厅转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下文要求学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真正认识应试教育必要性与不足,公开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减少"教育冷暴力"现象。 (2)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是重知识与技能教育,忽视认识自我、做人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使命等综合素质教育,这就使当代中国青少年,在精神境界上普遍落后于西方民族,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建议好教师的标准中应增加,教师要不断发现与再造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3)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使许多中小学生从小就把上一个好大学,或找一份好工作,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真正成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个孩子孕育伟大理想的教育,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建议在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中增加对学校学生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调查,把学生的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高低、明确与模糊等状况作为参考。 (4)应试教育让学生普遍形成的是一种只关注短期升学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的思维方式。社会最终是以结果论英雄的,所以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素质、自信心、合作精神、做人等理应成为赏识、鼓励学生不可或缺的方面。建议在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中增加对学校学生的素质进行随机调查,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状况作为参考。 (5)应试对德育的忽视,学校和家庭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导致了众多无才无德的"废品"和有才无德的"毒品"进入社会,给许多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建议在老师和学生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外增加校级、年级师德、学生道德模范。 (6)今天的应试教育下,三好学生就是指学习好的学生,建议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设立各种奖项,如学习标兵、体育标兵、德育标兵、文学标兵、数学能手等使班级受益面为大多数同学(如60%),这点在大学里很普遍,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