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句容紧邻南京,西接江宁,北依栖霞,长期以来与南京有着天然的联系,确实是地理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历史上金陵、句容一脉相承,曾是南京地区的一部分,与溧水、高淳构成“句溧高”经济区域。进入“十一五”发展的新阶段,句容的发展与南京的建设空前紧密地联系起来,顺应历史潮流和发展大势,解决行政区划问题越来越迫切。 句容是苏南经济最落后的县份,同时在全省,特别是“宁镇扬”经济板块中占据重要地位。重视句容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关系苏南全面达小康的历史进程,关系全省两个革命老区发展(茅山老区和黄桥老区是苏南和苏中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关系全省“两个率先”的大局。 句容的基本县情有三:一是农业大县特征明显。全市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貌特点,使之历史上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林资源相对丰富,耕地72万亩,丘陵岗坡地50多万亩;人口60万,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两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目前辖10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区域性管委会,行政区划隶属镇江。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句容处于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区,交通相对便捷,境内有2条国道、4条省道、4条高速公路(宁沪、宁杭、宁常、沿江高速),沪宁铁路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轻轨都经过句容并设有站点。从句容城到南京中山门只要半小时车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和南京龙潭港也只要半小时,这种陆、空、水、铁立体交通优势在县级市为数不多。三是旅游开发资源得天独厚。句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三座名山:“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的道教圣地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天然生态氧吧”九龙山,是江苏县级市中唯一拥有两个国家4A级旅游区的地方,同时也是唯一拥有两个全国重点寺观(茅山道院和宝华山隆昌寺)的地方,集宗教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于一体,富有特色,潜力巨大。 句容良好而独特的自然禀赋是走科学发展之路,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后来居上的条件,也是服务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快融入城市经济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句容难以摆脱“农业大县、工业薄弱县、财政困难县”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政区划割裂经济区划,是阻碍句容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目前句容行政区划在镇江,但事实上镇江对句容几乎没有带动作用,一直以来“市管县”体制扭曲成了“市括县”的利益格局,民怨颇多。上世纪80年代,就有计划把句容划归南京,由于种种目光短浅的原因,以致像高淳、溧水这样远离南京主城区的县都划入南京,而与南京近在咫尺的句容却未能列入,搁浅至今。受地方本位主义驱使,南京工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企业外迁、项目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机场),国家级、省级重大投资项目都难以俞越“行政区划”这根看不见的“红线”,通常把句容拒之门外,使句容在过去20年中丧失了一次又一次加快发展的良机。 进入“十一五”发展的新阶段,句容痛定思痛,学习江宁,毅然打出了“南京新东郊”的旗号,把目光瞄准就在其身边的巨大经济体——南京,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机遇,主动接受南京的辐射,加快对接南京,融入南京,开拓“城郊型经济”,使得句容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经济规律义无返顾地突破着种种壁垒,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经济地理”的版图上奔流,理应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果断决策,把句容行政区划调整至南京,这是对句容的最大政策,是对这块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成为开发“热土”的最大负责,其重大意义显而易见,有以下三点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大势所趋,互利共赢。句容并入南京,是一举多赢的利好之事。对南京来讲,为新一轮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紫气东来”开辟了若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极大地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不仅仅是一个“河西片区”,彰显南京山、水、林相融的特点,带动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对句容来讲,则可以广泛吸收来自南京的各类资本,投资热点竞相涌现,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带动句容经济跨越发展,超常规突飞猛进。这正是句容企盼了几十年的腾飞梦想,也彻底消除了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一块“心病”,使句容摆脱“苏南中的苏北”的尴尬境地。 第二,条件成熟,时机难得。近年来,句容自力更生,不甘落后,加压奋进,经济面貌、城乡面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大幅提升,2008年句容地区生产总值183.7亿元,人均GDP达到4325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个亿,达到22.5亿元,增长32%,增幅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工业性投入70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37.6%,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8年底,句容顺利通过省民调中心小康满意率电话调查,省定25项全面小康指标全部达标,2008年将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些发展成就标志着今日句容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一个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的句容将为南京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2007年以来,句容进一步加大了全面对接南京、承接南京辐射的力度,调整优化经济布局,规划确立并构筑了“五大板块”的发展格局。短短两年,省级句容经济开发区、宝华新城、临港工业集中区、郭庄空港新区和南部旅游开发板块呈现出高潮迭起的开发局面。紧邻南京仙林大学城、龙潭新城的宝华镇已作为南京城郊大型高尚社区来全面规划建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事实上已经与南京仙林片区的发展融为一体,句容依托南京发展的信心更足,势头更猛。从时机上来看,南京新一轮规划建设的大幕已经挖开,地铁、轨道交勇,向紫金山以东“东扩”、栖霞片区开发都是句容融入南京的有利时机。南京、句容双方的认可度高度一致,时机十分难得。 第三,上下共识,万众期盼。科学发展的要义首先就是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创造制度条件,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南京发展需要句容,句容发展离不开南京,这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包括镇江市的领导现在在这个总是上也是开明的,鼓励句容坚定不移地打“南京牌”。可以讲,解决行政区划问题顺理成章,正当其时。在句容60万干部群众中,期盼句容划入南京,消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推动句容快速发展,真正实现昔日革命老区变成今日经济新区,这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情民意,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勿庸讳言,句容并入南京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迟早的事。尽快解决句容的行政区划问题,就是对历史负责,对句容60万人民负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的真正体现,就是倾听群众呼声、顺应发展潮流的真正体现,就是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科学发展的真正体现。历史和现实不容我们再争论、再妥协、再迟疑! 句容行政区划调整至南京这件事,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我省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分类指导,推动科学发展。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社情民意,恳请省委、省政府重视研究,由省民政厅会同句容市拟订方案,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报国务院批准,争取在“十一五”末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