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我省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本省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甚至相当严重,如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没有解决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自习课被占用、家庭作业太多,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近视率增多增高,以及其他许多身心健康问题)、素质教育不够等现实,不仅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违背科学发展观,甚至偏离了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链条前端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已经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大学阶段的过度松弛、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困难、劳动价值观的错误等,从长远来看,甚至危及我省的四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被忽视、教育发展偏离科学规律的问题,虽然是个全国性的问题,甚至是个体制机制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的问题,以致于成了表面上看起来无法治愈的 "顽症",实际上,只要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主管部门下定决心,切实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还是可以使教育重新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江苏和全国输送更多真正健康、有用的人才,为本省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山东、浙江等省份皆已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素质教育等相互关联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省实际,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扭转上述偏离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违反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第一,确保教育主管部门法规的严肃性,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政策引导作用,遏止以原始的粗暴的方法提高学习绩效的行为。以前,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魔力,从小学阶段就把高考当作最高目标,中学为提高高考入学率而不择手段,其中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靠拼时间,让学生加班加点,来达提高和巩固"成绩"的目的。攀比之风盛行,以致"法不责众",教育主管部门似乎无可奈何,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诸多规定和法令成为一纸空文。我们固然不能左右国家的整个高考政策,但可以通过地方法规调整唯高考而学习、为高考而学习的导向。去年我省高招的标准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不失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的,是首先强制刹住通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而提高成绩的行为,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重新制定评判中小学优劣的标准,对不顾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擅自让学生超时学习的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加大监督和处置、惩戒的力度,追究中小学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迫使中小学教育回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宗旨上来。 第二,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的探索,激励和奖励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事实证明,即使为了高考的目的,也不一定要用以消耗学生体力和精力来提高成绩的最笨拙的方法,而完全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教育自身规律的积极探索,找到一条以人为本、符合科学方法的途径,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真正有用的人才。如果有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这一点,则有必要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强化人本思想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掌握娴熟的师资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到各中小学巡回示范和推广。关键是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很艺术地将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善于学习。 当然,仅靠这两条措施还是不够的,其他方面,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评比等,也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 总之,江苏的未来取决于江苏的教育,特别是孕育着希望的中小学教育。江苏是教育大省,要向教育强省迈进,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强有力的基础教育做铺垫。江苏教育的科学发展也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打破常规,敢于冲破阻力,大胆探索,是教育强省的不二法门。在这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则和标准并能坚决贯彻下去,这本身也是江苏软实力的一个体现。盼望在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引下,江苏中小学教育成为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