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外贸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大幅回落,部分产业出口己接近停滞。在严重危机之时,也为江苏省调整出口发展步调,理顺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江苏对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欧美国家需求的下降,使得江苏在纺织、家用电器和日用品等产业大量的生产能力的剩余必须寻求新的市场,非洲、中东和东欧以及俄罗斯等地区的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但是,采用传统的贸易形式己经难以在此地区形成市场优势,以对外投资形成产业集群,以规模化集约化和开发区模式为主体的新型投资加贸易的形式己经成为双方认为的最佳形式。 第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影响的欧美发达国家中成熟产业的品牌、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已经成为其巨大的负担,而这些正是江苏企业长期无法在国外扎根和成长主要瓶颈。同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江苏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兼并等拥有在危机前无法企及的资产,这可为危机后江苏企业在海外市场大展鸿图奠定基础。 第三,要素资源,特别是江苏溃乏的矿产资源一直是制约江苏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约束。在经历了近三年的价格高涨后,全世界的矿产资源正急迅下跌,这为江苏扩大自己的原料来源,为未来产业的延展提供空间。在近期参股甚至控股部分原料基地,将江苏企业的产业链一体化到产业上游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稳定供应。 从本人的调查来看,江苏大量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前已经陆续在非洲、东南亚和东欧等地区开始对外投资,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区;在危机后,更感受到危机中隐藏的商机,也在试图利用这一千载难缝的机遇拓展江苏企业在国外的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控制力。但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趋严重,各种商机不断涌现的条件下,江苏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自身独立承担对外投资的风险过大。对投资矿山、研发机构和生产销售网络的前期投入较大,单个企业难以承受,急需要得到政府主权基金引导和支持下多企业集团性的投资行为。 二是民营企业缺乏海外资产性投资的经验。目前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对投资原材料、生产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缺少前期的研究和人才储备,需要独立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使海外投资更加理性和科学。这些工作也正是政府主权基金可以也应该承担的。 三是民营企业缺乏海外投资的人才和商誉。政府主权基金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江苏企业海外投资的信誉等级,增加江苏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同时,也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路径,也可以锻炼一批国内急需的海外投资人才。 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参照中非基金和中比产业基金模式建立江苏海外投资基金; 二,基金的第一期由省财政专项设立,基金规模在5亿美元,每年从财政收取的外贸专项资金中补充20-30%,投资净收益做为基金扩充。; 三,基金可由江苏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或相关省级风险投资公司,设分基金部门单独管理,项目评估由独立第三方完成; 四,基金原则上采取跟投模式,不采取控股和相对控股模式,每次投资规模原则不超过基金规模的10%。 五,基金的运行模式可以参照中非基金和中比产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