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其中,研究生同比增长4.83%;本科生同比增长12.55%;并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 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对毕业生就业产生进一步压力。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学校(高校扩招、专业结构与教学质量)、学生(大学生就业观念、自身素质)因素之外,不可忽视存在经济结构与就业政策、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基层和艰苦岗位就业,没有取得政策待遇等方面的优先条件,大学生对基层工作、艰苦岗位的畏缩,不仅仅是因为观念的不正确,资源、条件、待遇在基层、艰苦岗位与城市、上层的明显差距,是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年复一年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即是明证。因此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教育,必须结合从制度层面改善基层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下基层、艰苦岗位就业。(2)目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岗位严重不足,这种由于产业结构带来的就业供求错位必须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调优调高调轻"的取向,使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根本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状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的7项措施, 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首次明确高校毕业生进企业,直辖市以外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等。因此,面对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 我省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出台具体政策,落实国务院大学生就业的7项措施,具体建议(1)出台具体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我省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或提高薪资,对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可考虑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补偿,同时在考研及公务员招聘中适当考虑优先政策。(2)在就业岗位上扩大内需,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公益性服务、社会信息化就业岗位,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服务水平。(3)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在算工龄、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给予公正待遇,制定扶持政策,奖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工作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4)设立专门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将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按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基本生活补助和就业培训。(5)由政府牵头,行业、高校参与,建立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6)大力培育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公司,通过测试、咨询、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上岗前的职业能力,以提高大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7)利用本次金融危机带来高端知识型服务产业转移的契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