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基础条件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以点开放带动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八十年代深圳的开发、开放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给环渤海湾城市群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发北部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海岸线长954公里,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本区滨临黄海,处于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东部属于欠发达地区。根据资源和 区位条件,它是目前我国东部具有最大潜力和后发优势的一块宝地。 连云港已实现东方大港梦想,跨入亿吨大港行列,港口功能日趋完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区域性国际运输中心功能逐步显现,陆桥运输渐入佳境;对外开放政策优势不断放大,辐射带动和服务沿桥产业发展的功能逐渐增强。已建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港口优势明显,包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临港产业园区基础条件较好,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产业优势突出,在服务和带动国家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沿海地区大开发的决策。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联合开展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调研。 海州湾是指南起灌河口,北至锈针河口的162.5公里岸线的区域,主要包括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两个行政区及东海、灌云、灌南三县的部分区域。海州湾海岸带总面积达5654平方公里,岸线绵长曲折、类型复杂且齐全;陆域土地达1754平方公里,其中滩涂480平方公里,盐田244平方公里,山场200平方公里。"海州湾新区"的规划已经启动,计划在海州湾1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范围内,按照新区理念,向东发展,向海聚集,对这一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形成海洋资源和陆桥资源充分整合利用的良好格局,寓商务、金融、产业、娱乐、办公、居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在连云港设立"海州湾新区"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增强陆桥沿线区域整体竞争力十分必要。凭借连云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设立"海州湾新区"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有力促进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陆桥经济带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连云港对中西部广大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实现共同发展。 二、几点建议: 建议省里加大力度,促进国家在连云港设立"海洲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由江苏省发改委牵头和国家发改委联系,对申请设立"海州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可研论证并批准立项。 (二)江苏省组织"海洲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办工作小组,促进国务院在可研基础上尽快批准在连云港设立"海州湾新区",在现有框架基础上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赋予行政管理、对外开放、金融信贷、土地管理、财税优惠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 (三)建议省政府先行批准"海洲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探索新的改革思路,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力争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示范点,尽快建设成为以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为主体功能区的高水平临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生态性新区,成为陆桥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