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省级机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宿迁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等多项指标继续保持增速全省第一的位置。 在取得这些来之不易成绩同时,宿迁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情况,进一步加快宿迁发展面临着新的课题。第一,尽管宿迁发展增速较高,但与其他地区差距却在扩大。2006年宿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淮安少196.86亿元、2007年少223.23亿元、2008年少260.77亿元;比连云港2006年少73.18亿元,2007年少76.18亿元,2008年少95.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6年比淮安少16.89亿元,2007年少18.48亿元,2008年少24.84亿元;2006年比连云港少13.91亿元,2007年少15.87亿元,2008年少19.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比淮安少2275元,2007年少2696元,2008年少3048元;2006年比连云港少3303元,2007年少3786元,2008年少42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淮安2006年少202元,2007年少227元,2008年少251元;比连云港2006年少37元,2007年少45元,2008年少48元。 第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影响。随着南通与苏中、上海通道的畅通,江苏沿海发展地域位置已相当优越,加之,该地区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且以连云港为龙头,那么苏北地区的盐城、连云港加快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第三、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政策,使苏北这位老大哥城市再次获得振兴的机会,处在发展的更高平台上。 第四、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随着淮安机场、淮安城内铁路、水路建设进程的加快,淮安已是交通枢纽城市、富士康等大项目的推动,淮安发展速度明显得到快速提升。 第五、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实施,有条件地区省直管县的探索,给宿迁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压力。 第六,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新一轮发展态势面前,宿迁大体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明显比其他地区差距很大,有可能成为再一次拉大宿迁与其他市差距的因素。 面对周边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宿迁有边缘化的可能,有再继续沉入谷底的可能。罗省长在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宿迁加快发展让我们倍受鼓舞和振奋,为把这个要求落到实处,特建议省政府对“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发展战略进行进一步调研、论证、细化措施,尤其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对宿迁农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宿迁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如养老、医疗等; 三是加大对苏北共建开发区的建设推进力度; 四是加大对重大项目引导到宿迁落户的力度,催生大产业; 五是从华东或全国的角度,规划建设宿迁对外的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设施,促进各类要素的集聚,接受外界的辐射。 六是明确帮助宿迁突破的责任主体、帮助目标、建立考核督促机制,从而从机制、制度上保证省委、省政府决策的落实。“没有宿迁小康,就没有江苏的小康”,“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写入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议,也是罗省长工作报告提出的从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