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2009年,江苏省沿海地区成为了国家规划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该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为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和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空间。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地区成为了开发的热土,由规划建设来看,各县市纷纷开始进行临海节点规划和全面启动滨海建设,每个县市均有临海开发区,如灌河口地区、洋口港区、滨海港区、大丰港区、射阳港区、吕四港区、赣榆海头港、东台弶港等临港工业园区的建设,制造业有沿江苏海岸线蔓延发展的格局,局部临海地段项目的引进具有高资源消耗型、高污染的趋势,沿海开发缺乏与现有城市、城镇和区域内其他保护地段的有效统筹,整体沿海开发行动没有充分体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为促进人口、产业、城镇集中布局,企业集聚发展,切实防止分散布局和粗放式经营海洋空间,维护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框架,着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和资源科学利用,特从岸线的统筹利用、临海地区的差别化利用、区域建设用海的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规划沿海岸线利用,择优培育节点 江苏沿海各市、县(市)在临海开发区规划建设和港城建设中,应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和江苏省沿海城镇带的要求,进一步划定区域内部沿海岸线的空间功能区,深化、细化本区域内岸线资源保护、开发规模与时序,作为沿海岸线利用和项目建设的依据。沿海三市的城市规划区应包括本行政区范围内的沿海岸线区域,并对岸线资源的综合开发依法实施规划管理。 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沿海开发的"极化"效应;以临近深水海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优化产业布局与城市化相结合,着力完善核心园区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特色和专业配套协作。 临海基础设施建设要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留有余地。按照规划予留空间和设施容量,如江苏沿海高等级公路应该在重要节点离海岸线一定距离,予留有足够的港后开发空间,避免出现沿江高等级公路贴江而过,没有发展空间的尴尬。 2、加强管理区域建设用海,规范规划建设许可 沿海区域内的省级重点工程、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大型工程、对相邻行政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工程以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生态敏感区、水源地和清水通道、城际绿色廊道中的建设项目,必须由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并经省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地方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加强对区域建设用海的管理,区域建设用海开发项目要由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并经省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地方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纳入统一港口体系的港区、临港产业区建设项目,须经本港口体系所属地方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按规划进行行政许可,核发"一书两证"。省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负责对沿海区域市、县规划行政许可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 3、严格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合理利用滩涂土地资源,实行沿海区域内部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将条件成熟的沿海农场和盐场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统筹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明确建设用地开发的投资密度、开发强度和效益目标,按照分类用地发展目标进行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结合沿海区域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本区域工业用地投资密度、预期产出效益和目标设定,可相对宽松于苏南地区和沿江区域,以加大引资力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符合土地承载力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条件下,沿海滩涂区域规划用地内的建设项目最低开发建设强度可相对放宽。在此同时,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内的各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明确的功能、规模、强度等指标要求进行用地管理,已批未建用地要严格控制,存量土地达不到标准的建设项目用地要予以相应核减,严格杜绝擅自改变规划用途的违章项目用地。 4、分析临海港区区位资源特点,实行差别化发展策略 应该分类指导沿海开发问题。江苏沿海节点开发模式应该多方面考虑港口发展条件、区域内依托城镇特点以及其他资源条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差别化开发。 总体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临港新城,如大丰等;一种是临港城镇,如黄沙港、弶港、陈家港镇、海头镇、吕四镇等临港城镇等;还有一种是临港产业园,如滨海、洋口等。类型不同开发的重点也不同,如大丰主要是新城模式,应该是生产生活配套齐全的新城区,与盐城特大城市出海口的建设要统筹考虑,设施的对接和通道的预留要充分考虑盐城和大丰两个城市的联系,控制化工业的发展,区域性的大型公共设施可以布局在大丰港。如射阳、响水、弶港临港城镇应该充分依托黄沙港、陈家港、弶港,充分发挥黄沙港、陈家港重点镇的优势,结合弶港的渔港特色和滨海旅游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港城。产业园区滨海港区、洋口港区要充分利用优越深水港的条件,发展以海洋运输业、口岸服务业、临港重化工业等为主导大型产业园,承接沿江地区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