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江苏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无锡市,近两年投入上亿元,相继改造了117所村小和115所村办幼儿园,并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校长教师轮岗和新生均衡分班等做法,基本做到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四个方面基本均衡,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成为探索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然而,我省的其他市县同无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不均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地区,如教育部门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配备上都倾向于城市地区,而农村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的状况就相对较差。 二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多数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不高。并且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而城市教师的平均年龄低于农村,教师学历多数达到本科水平,拥有硕士学位教师也有很多。 三是师生流动不均衡。 有条件的农村学生向城市、城镇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使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基础教育合理布局更加困难。与此同时,教师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出现了苏北的优秀教师向苏南等发达地区流动、城镇的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农村的优秀教师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少。学生、教师的双重流动,对农村基础教育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 四是成长环境不均衡。农村家长受环境、自身素质的局限,为子女提供的多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学习上的必要帮扶、督促,更缺少精神上的呵护、关爱,对子女的教育过分依赖学校。这与城市家长无法比拟,且农村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农村孩子普遍缺乏自信的成长个性,性格比较内向,学习能力不强,多数孩子知识面不宽。特别是现在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隔代教育也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1、倾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一是建议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二是在不加重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合理调整界定基础教育支出划分比例,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三是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把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学校扶上去,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中求均衡,从而实现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合理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制 一是建议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把城市相对过剩的教育资源转移苏北、苏中等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二是城区中小学选聘新教师,要优先录用师范类应届毕业生,避免因城区学校向农村招聘教师而造成农村优质教师资源向城区学校集中。三是采取奖励措施,引导、鼓励优秀教师从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以解决部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青黄不接"问题。 3、培训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健全培训制度,对长期坚持在边远落后农村乡镇学校工作的教师实施评职优先、专业培训优先等优惠政策,留住农村优秀教师。其次,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定期安排城市优秀教师与农村骨干教师互相交流任教。条件成熟时建议逐步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第三,组建省、市级优秀教师为主的名师团,通过下农村听课、名师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实现先进理念、优秀资源、有效成果等城乡共享。 4、强化教育,提升农村家长素质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家教知识和科学的家教方法,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要积极尝试创办家长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课时、教材、师资、场地,传授家教方法和家教知识。二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思想和经验,研究讨论家教技巧和方法。三要建立家访制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任课教师有重点地确定家访对象和家访内容,互通学生信息,耐心指导家教。 5、强弱联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方面,用行政手段推动城乡教育帮扶,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校支教帮扶;农村薄弱校要有计划地推荐选派优秀教师到城镇达标校、示范校挂教学习。对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新教师可以安排到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挂教培训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在保持优质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针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行以强扶弱,以大帮小,试行学校结对。让这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与基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强校弱校联手实行"捆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