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当前我省农村中医药工作相对滞后,农村中医从业人员队伍萎缩,不少中医科室关闭,甚至没有中医科室、没有中医药技术人员、没有中药房,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中医药服务,以南京六合区4所乡镇卫生院为例,除1所有中医科室外,其余2所虽有中医科,但系退休返聘中医师,因年龄较大不能正常上班,另1所没有中医科。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滞后的原因 1、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卫生机构领导对乡镇卫生院中医不够重视。认为中医科可有可无,没有中医科乡镇卫生院仍可继续工作,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失去应有的投入,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日渐萎缩。 2、农村中医药人员人才匮乏。原因有三:一是老中医药人员退休后,没有人接替,青黄不接;二是中医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虽有民间一些师带徒相承相传,有一技之长受到农村居民欢迎者,但因其缺少行医资格,还在"非法行医"。这样农村中医人员必然枯竭,不少中医科室不得不关门。 3、农村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如南京六合东沟镇是有名的中医之乡,该镇有吴姓、夏姓、孙姓中医传人,对肝胆病、不孕症、中风后遗症有独到经验,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尽管如此,但其中医药专业人员11人中,本科1人、专科2人、中专5人,1人在读,2人无医学学历。职称上除1人为中级职称,其余9人为初级职,1人无技术职称。 4、政策支持及财政投入不足。针对农村中医药工作日益萎缩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未能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支持。 二、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中医药事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建立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9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把"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农村中医药工作方案,明确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制定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农村中医药人才建设规划",作为当前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我省相关部门应深入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把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中医药工作加快发展。 2、我省应提出"每个乡镇卫生院均应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的决策。建议省市财政拨出专款,在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夯实中医药事业的根基,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的需求。 3、采取有力举措,加强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一是效仿"大学生当村官"的办法,以优惠的政策,如给编制,报销大学学费等措施,鼓励、支持中医院校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定向培养。我省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现状,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的方式,连续4年,每年为农村定向培养人才2000人,计划培养8000人,这其中应安排适当的比例给中医药专业。各地级市也可定向签约,让家在农村乡镇的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回当地乡镇卫生院工作,并给与一定奖励。三是解决部分民间中医"合法行医"问题。山西运城市对民间中医以县市为单位组织报名和考核,凡是考核合格者,均发给民间中医药师执业资格证书,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有效,容许他们在乡镇、村一级开展中医执业活动,这样就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合法行医问题。 4、大力提高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建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学习进修制度,每个区、县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都应接受卫生主管部门下达的带教农村中医药人员进修的任务,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人员完成带教任务。各卫生主管部门可协助、指导成立当地中医药学会,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开展继续教育。医学院校也可利用假期为农村中医药人员举办短期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