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在科技产物触目皆是的世界,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做出决策。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见地参加就牵涉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而举行的公开讨论和辩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领略一番因领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感。因此,科学教育成为当今青少年人人必须经历的教育,科学素养成为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产与生活、提高社会适应性的必备素养。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是很高深的学问,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等,都属于科学的范畴。于是在很多家长甚至在一些幼儿教师的眼里,幼儿的科学教育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要教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原理”,超出了早期儿童的思维水平与操作能力。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科学现象,每天都在自发地从事科学探索,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科学学习。只不过他们的科学学习与成人的科学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具有儿童的特点而已。 美、英、日等国对幼儿阶段的科学课程及其实施研究颇深,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际措施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美国历来把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向儿童进行早期的科学教育。美国幼儿科学教育始于19世纪50年代,100多年的发展使美国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和实施日益成熟。美国幼儿科学教育将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目标,重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强调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美国没有把让幼儿掌握现成的知识作为课程目标来强调。因为在他们看来,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情感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988年,英国通过了《教育改革法》,在学校设立全国统一课程,科学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所有5~16岁儿童都必须接受法定的科学教育。此外,还将“设计与技术”作为英国5~16岁儿童必修的基本课程。英国幼儿科学教育重视幼儿的科学调查和探索活动,重视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技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并使幼儿了解和学会运用技术。 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与中小学一、二年级是连在一起的,共同构成科技教育的一个阶段。澳大利亚幼儿科技教育也非常重视和强调儿童科学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纵观发达国家的幼儿科学教育,都无一例外地强调面向全体儿童,以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运用技术的能力等。也就是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把科学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相比之下,我省乃至我国的幼儿科学教育重视的还是教给幼儿现成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具体的事实,还停留在“为了科学教育而科学教育”的层次。 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将成为其主要特征,对人的创造力和科学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此,我们建议: 1、紧跟全球幼儿科学教育的趋势,转变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即完整的科学素养是由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知识和经验这三个方面组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对“科学”有了正确的理解,我们的科学教育才能回归正途。 2、加大对发达国家幼儿科学教育的政策、理念、课程、实施等的研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例如从最容易转化为能力、可迁移性强、概括性高的“关键概念”入手来组织课程内容,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思维、科学品质、创造性等方面,在课程实施时更多地让儿童去探索、实验和发现,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等等。 3、提高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强化幼儿师资的培训和认证机制,严把教师质量关,做到“不合格 不上岗”“不培训 不上岗”。 4、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还需通过相应的评价方式来考察,然后基于评价结果改善教学,不断提高质量。因此,提议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幼儿科学教育的测评机制。 5、鼓励和引导非正式教育机构为早期儿童科学教育提供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