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在我省各级政府推动下,全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截止2009年10月,全省农村固定电话总数达到1026万户,入户率达到68.1%,农村宽带用户达到230万户,入户率达到15.3%,农村天翼手机用户达到近170万户,这些数据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江苏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初步构建良好平台。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江苏农村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须各级政府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农村信息化水平城乡、地区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全省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只有15.3%,远不及全省城市50%以上的家庭普及率水平。全省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苏南、苏中、苏北农村的宽带入户率差异很大,全省平均为15.3%,苏南达到24.3%,苏中为14.5%,而苏北仅有7.3%,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目前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平台,农村互联网接入服务设施主要是由江苏电信建造的。前几年江苏电信不能经营移动电话,而固定电话又没有业务发展空间,江苏电信把固定资产的折旧(主要是城市电信网络设备)大部分用于农村电信设施建设。在三家电信运营商整合过程中,中国电信花1000多亿元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网,又花1100多亿元对网络进行整合改造。今后,江苏电信对苏北信息化基础设施很难作更多投入,电信运营企业对经济发达地区会作更多的投资,城乡、地区差异性可能更加加剧。 另外,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化运作也有待进行新的探索。农村信息化须市场化运作无疑是大的方向,但对于宏观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而企业实际收益无法体现的项目,确实需要政府发挥投资主导作用。以农村电子政务和各类涉农信息网站建设为例,电信运营商实际业务收入均为互联网接入费,并不收取信息费。许多政府信息网站的建设,现在都无法落实具体投资。另一方面,这几年来,随着江苏省级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省政府财政预算中对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大大增加,目前仅省级财政设有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村科技创新资金及农业科普推广资金等,全年列入省财政预算的计有6个多亿。由于误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投资范畴,一直没有安排政府财政的实际投入。 本提案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年财政资金安排中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以下明显应由政府资金进行投入的方面:1、全省各级政府自身电子政务和平安江苏的建设;2、全省各项涉农信息的整合和对农民的发布;3、全省各项涉及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如全省农民工用工及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这样的安排,一定会使省财政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以政府财政的投入倍增企业基础设施投入效益,以省级财政的投入带动市县财政的投入。为了使本提案更能为有关部门接受,我还建议加强对该项资金使用范围的管理,并明确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由各电信企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