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江苏沿海地处我国海岸中部,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在继续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的同时,提出加快沿海开发,在全省形成了"四沿"互动的发展格局。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我省新一轮沿海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前行、向更高目标迈进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省沿海开发进程和沿海发展步伐将进入提速阶段,前景十分广阔。 产业发展是我省新一轮沿海发展的核心。目前,与沿海其他省份开发相比,江苏沿海发展最大的差距是缺少大项目带动,缺乏大产业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江苏沿海发展进程。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机遇,立足于江苏沿海的省情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推进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已成为江苏沿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建议: 一、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力抢占新产业制高点。风光资源是江苏沿海优于兄弟沿海省份的独特优势,在认识层面上,要放大资源优势,依托"风光"资源,建设领先全国的国家级"风光互补"产业基地。江苏沿海风能、光能资源得天独厚,沿海滩涂面积广、日照时间长,适宜建设大规模地面光伏电站,应该把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全省新产业的重中之重来培植。发展新产业重在创新,创新主体靠领军企业。目前,华锐、金风、赛维、尚德等一批创新能力很强的新能源领军企业陆续进入我省沿海地区,国家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正式落户盐城,3兆瓦风机批量下线,5兆瓦风机开工。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聚,把风电产业建成国内领先并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当前工作上,要提升现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发展石化、船舶、汽车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新型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以汽车试验场、船舶制造等项目建设,促进汽车、船舶等优势产业升级,把江苏沿海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在发展方向上,要适应世界潮流,推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以环保产业园区为平台,努力在环保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服务上实现突破,抢占节能环保产业制高点。 二、加快推进载体功能升级,搭建沿海产业发展平台。产业发展需要平台,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园区的级别和层次决定着项目的规模和质量。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江苏沿海三市园区层次明显偏低,特别是盐城还没有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议省优先考虑支持盐城经济开发区等沿海省级开发区申创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支持设立出口加工区。随着沿海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江苏沿海的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建议省充分利用沿海现有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区。同时,按照节点开发的要求,盐城在沿海5个县(市)设立了沿海经济区,着力打造沿海开发的新增长点,但目前绝大部分沿海经济区由县(市)批准设立,建议省里创造条件,尽早将沿海三市现有层次较低的经济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为项目招引和落户创造条件,为沿海产业发展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 三、加强推介和宣传,使江苏沿海产业发展能够跨越大洋,融入世界。成功的宣传推介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烽火台和扬声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组建由省级领导挂帅、宣传部门牵头、主流媒体为平台、省市两级共同参与的宣传班子,加强对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宣传的研究、策划、包装和具体实施,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多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提高江苏沿海发展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推介江苏沿海发展的重点产业,使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江苏沿海,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