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企业是"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随着我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困难,全省广大企业正面临一轮新的发展周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江苏品牌的跨国公司群。以下仅就建设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战略机制提四点的建议,供省主管部门参考。 (一)建设引导企业"走出去"的全省指导性意见 现在有的苏南企业了解许多向苏北发展的政策与鼓励措施,而对"走出去"的相应政策知之甚少。有的企业对自我"走出去"的目标认识尚局限于增加企业出口和获取原料与技术等微观层次上,缺乏顺应国家战略目标的宏观引导。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提供引导企业"走出去"的全省指导性意见来统筹协调,规范秩序,使之顺应我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以保证我省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为长远的国家战略行为。建议引导企业"走出去"的全省指导性意见要和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做引导,避免我省企业"走出去"一阵风和一窝风,逐步使我省外向型企业从目前的出口为主,转型为出口和"走出去"的双轮驱动。 (二)建设安全与简化的审批管理程序 企业"走出去"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特别是我省绝大多数企业目前尚处在"走出去"的起步阶段,政府的审批应该宁严勿滥,这也是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着想。但是严格审批不等于手续繁多,不等于时间拉长。有的尝试"走出去"的企业首先感到头疼的就是审批手续繁多。一个项目审批往往要经过经贸、外经贸和外汇管理三条线,再加上市、省和国家部委三层级别。有的项目还要经过商务部门海外机构的审批。这么多的审批程序不仅容易挫伤企业的积极性,还容易延误商机。建议将企业走出去的审批程序逐步集中到省里,再由省主管部门和国家部委主管部门以及海外机构之间建立"走出去"审批的高速通道并保持透明,这样阳光的审批高速公路将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跑部"行为。同时省里要建立象现在审批"引进来"项目那样的一条龙服务来审批"走出去",把多部门分头管转换为联合协调的的机制。形成政府在和企业联合行动"走出去"。政府的联合协调机制还可以协调相关专家学者提供咨询服务等,多渠道为企业"走出去"排忧解难。 (三)建设信息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 省商务厅网站建立了"境外投资"栏目,内容翔实,为我省企业在"走出去"上立足主动提供了帮助,体现了我省在全国的率先。建议网站的"走出去"内容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成为我省企业一键可通全省各部门"走出去"的主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不但系统地提供国家与省"走出去"的信息导向,也是我省"走出去"企业的良师益友。平台可提供有关"走出去"的基础宣传材料,提供专业性的辅导材料,提供国外有参考价值的原文材料等,以帮助要"走出去"的企业练内功。平台还可报导全国其他省市"走出去"的动向举措,报导先进企业的经验等,以多方位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使我省以信息化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四)建设防风险机制,鼓励企业采用投资保险业务 我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对的风险是很大的。与国内相比,除了承担投资的商业风险外,还有国外特殊的政治风险。例如国外的汇兑限制,外国政府的征收行为,战争与政治暴乱,外国政府违约等。如果企业不注意防范风险,那么"走出去"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投资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建议我省在建设防范企业"走出去"风险机制时,除了加强各管理环节的服务外,还要鼓励要"走出去"的企业多和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例如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进行投资保险业务,以建立企业自己的防范国外政治风险的机制,提高"走出去"项目全面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对我省企业为"走出去"而采取的这类保险措施,建议可考虑给点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