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出海通道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不断增强的连云港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在农业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互动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与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互利共赢,根据国务院《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于"探索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要求,请求批准在连云港设立东中西农业合作示范区,扩大其承载能力,主动融入江苏沿海开发。 一、在连云港设立东中西农业合作示范区优势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北接渤海湾经济圈,南依长三角经济区,隔海东邻东北亚,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与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欧洲、中亚相连。连云港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以郑州西为起点,中西部地区至连云港的铁路运距较其他海港缩短300公里以上。该区域番茄酱年产量150万吨左右,苹果汁200万吨左右,还生产其它大量农副产品可外销。 (二)丰富优越的资源优势。连云港市耕地面积570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1%,中低产田19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38.9%,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生物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还盛产林木、瓜果、桑茶、竹、药材、草场及野生和水生植物。海州湾渔场为中国8大渔场之一。陆上动物主要为人工饲养的畜禽品种,达12科、18属、90多个品种。近几年来,全市坚持以特色引外资,以品质拓市场,以加工增效益,以港口促出口,外向型农业持续较快发展,出口农产品达10大类300多个品种,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牛蒡、调味紫菜、豆粕、黄桃罐头、速冻蔬菜等一批拳头产品出口量全国领先。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市农产品出口额约3亿美元,比山西、宁夏、青海、西藏、贵州等五省区出口额总和还多2280万美元。 (三)相得益彰的互补优势。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自然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劳力充裕,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较强,农业拓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连云港地处沿海,有较明显农业加工、信息、物流、出口服务等优势。通过开展合作,可实现东中西农业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东中西农业合作示范区目标定位 (一)功能定位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示范区致力于发挥连云港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优势,合力推进沿桥各地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示范区致力于发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促进沿桥农业产业升级。示范区致力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联手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变资源优势为产品出口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示范区致力于合作共赢,形成维护沿桥各地经济利益、调动合作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农业资金、良种、技术及管理经验,力争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对接与分工合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东中西农业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方向发展。 1、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到2010年力争新建农业合作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全市农业利用外资在在东陇海地区保持领先水平。 2、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启动连云港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业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把我市建成东陇海地区农作物良种引进繁育基地。加大与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确保一批重点科技合作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3、农产品加工贸易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东中西农业合作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使之成为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建设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区域集散地,建成东中西联手拓展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地。 4、农业组织模式实现新提高。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管理经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庄等试点示范,探索出符合国情、市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模式。 5、合作交流形成新局面。探索创新农业金融机制,试点农业中小企业合作担保基金。做大交流合作平台,成立沿桥农业合作交流协会,形成宽领域、多层次、良性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合作交流环境进一步优化,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在促进中部、西部人员来连云港贸易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关于建设东中西农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东中西农业合作主要在农业(园艺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科教与信息交流、人力资源交流、农业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农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重点建设以云台农场为核心区的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主要包括"五园区两中心": 1、农民创业合作园区 利用云台农场的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条件,规划建设中西部农民创业园,鼓励和支持中西部中小农业企业入园投资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路子。创业园建设突出发展技术密集型、精致高优型、绿色环保型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业、集约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立体观光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把创业园建成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出"三大作用":一是试验示范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途径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全市示范区的试验田、东中西农业合作的新亮点;二是辐射带动作用,以创业园为辐射源,从园内向园外辐射,推动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农业全面合作、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为中西部崛起振兴作贡献;三是增进交流作用,通过建设创业园,扩大东中西在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近期规划用地云台农场5平方公里。中远期用地云台农场及周边10平方公里。 2、外向型农业合作园区 立足现有省级花果山蔬菜出口示范区的优势,依托科研院所及台湾农友种苗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区域化管理新模式,共同打造以优质蔬菜种植、加工、研发为一体的设施园艺示范区。主要建设种苗繁育中心、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商品处理与配送中心等。以振兴集团为核心,大力发展以蝴蝶兰、鲜切花、绿化苗木为主,合作建设一批花卉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华东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 3、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 依托连云港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便利等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连云港农产品加工出口合作示范区。规划云台农场内重点合作发展粮油加工、果汁加工、蔬菜速冻脱水、果蔬萃取、禽畜肉类加工、保健食品、药材加工。近期规划用地云台农场5平方公里。中远期用地10平方公里。 4、农产品物流合作园区 遵循农产品物流集散的规律,充分利用连云港口岸贸易方面独特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布局建设连云港出口农产品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以确保中西部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损耗运抵连云港,进而通过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快速出口。重点建设云台农产品物流枢纽中心,构建连云港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依托该地区物流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建设集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和中西部名特优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重点建设仓储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系统,构建通过核心区辐射沿桥各省乃至全国的现代物流配送圈。 5、休闲农业合作园区 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建设合理融合旅游观光、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休闲农业合作示范区。特色景观休闲农业旅游区。以南云台特色景观为主,利用自然、生物、文化、历史景观资源,合理规划,结合山库景观、田园特色、以及观赏动物和花果竹木生态经济开发,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区。着重发展绿色、高效、精致的瓜果、蔬菜、花卉产业,集养殖、生产、科研、观赏、娱乐和集散销售于一体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建设等城郊观光休闲项目,为都市提供精美的和优美的休闲空间。 另外,为了做好示范区服务工作,建立连云港农业科教信息交流合作中心和连云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1、东中西农业科教信息交流合作连云港中心。着眼于优势整合、取长补短、信息共享、互为促进,在连云港建设东中西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使之成为连云港与沿桥各地农业界人员、科技、教育和信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 2、东中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合作连云港中心。立足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依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在连云港建设出口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逐步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建议省政府将东中西农业合作示范区列为省沿海地区农业规划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政策与项目支持,打造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