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近年来,特别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召开以来,"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低碳"名词在新闻媒体、政府报告、学术期刊中频繁出现,然而普通消费者对"低碳"的认识并不一定到位。就拿政府花大力气推进的"限塑令"来说,目前在实施过程中障碍重重、大打折扣。 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的革命。除了产业、技术、城市建设等,低碳消费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因为电器关机不拔插头而导致每年全国待机电量浪费高达180亿度,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的发光效率大约是普通白炽灯的3.5-4倍;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为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电约4.8万度,相当于多使用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消耗约19万升净水;每燃烧1升汽油,释放出2.2公斤二氧化碳;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每天可以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左右。这是非常艰巨的目标,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速,工业和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较大。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1980-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了近64%,继续维持能源强度快速下降,难度很大。因此,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左右的目标必须在强调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变革大众的生活方式,引导大众的消费理念向低碳消费转变。 江苏省作为经济、社会、文化的先进省份,应该率先谋划在全社会开展"低碳"知识普及、倡导低碳消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利用大众媒体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培育低碳经济根基 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应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更优选择。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利用手册等宣传资料普及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消费自觉性 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不断升级。对以单纯追求物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错误消费方式,亟待以"低碳"理念来矫正,使其回归到理性、适度、节俭和清洁的轨道上来。这也应成为当前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培育低碳经济根基的首要任务。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印制低碳消费手册,通过社区等组织向全体居民发放,并进行宣传。手册中介绍不同的衣、食、住、行、娱乐消费方式所带来的碳排放,让数据告诉消费者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消费方式选择与碳排放的关系,明白自己消费方式调整所能带来的碳排放减少。引导消费者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选择低碳商品、低碳行为,提高消费者低碳消费自觉性。 三、在中小学开展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教育,提高全民低碳素质 中小学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消费主力军,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低碳经济知识和低碳消费教育对全社会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和低碳消费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中小学的自然、科学、生物等课程中,增加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知识点;学校适时开展各种"低碳"校园活动,营造"低碳校园";开展各种节约活动,提倡校园内学习用品高年级向低年级的借、转。对课本多次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和操作性进行论证,减少每位学生每年购买新课本造成的浪费。 四、建立和完善低碳消费教育引导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工作机制和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研究、制订、完善符合实际的低碳消费教育办法和措施。例如,邀请相关专家组建低碳消费科普小组、宣讲团等,定期深入社区、市场、企业、学校、机关进行低碳消费专题讲座,培养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文明理念;督促企业和消费者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不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做低碳消费的引领者。倡导消费者从自身做起,把低碳文明的消费变成自觉行动,做低碳消费方式推动者;加强对低碳消费领域的调查研究。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到企业和消费者中,汇集企业和消费者在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方面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