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就是指人为降低工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缓解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有的人认为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能尽可能接近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2009年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并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多项建议: 1.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以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3.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每天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火车比乘汽车可以减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7.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解放日报2009年年底刊登了适合国人的"低碳生活9建议",副标题是家家开一扇窗全国就省33亿度电。 我省正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全国前列的江苏而言,动员全省人民过"低碳生活"势在必行,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也是碳排放的主要区域。碳排放最多的是苏南地区,因此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以来,以纽约为首的美国21 个大城市,开始全面测量各自的碳排放量,并且向全世界公布;这之后,中国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城市进行了排名,GDP 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可持续、环保、低碳,这些词汇已经成为评价城市,甚至国家实力的新标准。低碳生活向我们步步逼近,不可逆转。 (2)在我省大城市在我省大、中、小学生中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宣传适合中国人的低碳生活9条建议(1、及时关电脑,2、多乘公交车,3、网上付账单,4、选择小房子,5、舍弃牛排,6、打开一扇窗,7、挂根晾衣绳,8、自备购物袋,9、种一棵树。) (3)在国外,低碳的概念很流行,一些国家的产品上甚至标明它的碳排放量,作为人们购买时的一个参考标准。建议我省对一些碳排放量大的产品标明它的碳排放量。 (4)加强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与宣传,提升全省人民的"节能减排"意识。 (5)在网上已有一些可以计算个人排碳量的计算器。它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例如有一个"CO2排放量查询"的计算器,你只要任意输入飞机飞行公里数、汽车耗油公升数以及用电度数,你就可以简要地查出你的二氧化碳排量,然后屏幕还会提示你应该种上多少棵树才足够进行补偿。另一个名为"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的软件则更全面,只要输入你的家庭人口数以及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节约的信息,就能计算出你的家庭全年的减排量和节能量。建议在我省常用网站上设置相应的"排碳量的计算器"。 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己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任务是艰巨的。 低碳未来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碳可以有多种解析,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等,这些均是在未来实现低碳排放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