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随着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省优势产业集聚迅速发展。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企业和区域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新的一年,省政府又首次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着力引导全省各市加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调查显示,目前苏南、苏中、苏北的发展差距很大,但如果加大苏北的高新企业的扶持,特别是企业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扶持就可以加快缩小差距的进程。以连云港市为例:2009年连云港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0亿元,增长59.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比全省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我省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大内动力和科技投入大幅度超常规的提升,特别是加快苏北企业的科技投入的是我省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调查显示,我省面广量大企业的实际科技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迅速提升的困难较多。具体表现为: 1、从科技投入的强度分析,苏北各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比例大都在1%左右,与全省2008的1.8%,2009年2%的比重存在较大差距。而其承担主体的企业研发投入则更是严重不足,而且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不到1%,与国家提倡的3%-5%的目标差距还较大。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就是占企业销售收入1%的实际研发经费投入也仅仅是由少数来企业承担的。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中有近半数以上没有实际研发投入,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投入资金。这一情况在苏北各市是相当普遍存在的。 2、从财政的科技专项投入来看,一是苏北各市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高,有的县区不到1. 3%。扶持的面也比较窄,扶持资金集中使用在少数大中企业,能够实际享受到的科技扶持资金的中小企业所占当地的数万家企业的比重则是很低很低的。再从科技投入的资金来源渠道分析,苏北各市的科技型企业普遍遭遇融资瓶颈制约,因受资信、担保、抵押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通过金融和风险投资渠道融资。目前自主创新的工业企业中有96.43%在使用自有资金,其中42.86%的企业完全是自筹资金,仅有28.57%的企业能够获取贷款,其数额一般都不足企业创新资金实际需求的20%,目前在苏北还很少有企业能通过吸收风险投资筹集资金开展企业的技术创新。 3、能真正享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企业还不多。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以连云港市为例:2008年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3家,仅占全省认定企业的1.5%。而2009年仅增加一家企业,至此,连云港全市仅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这在全省可以享受此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仅占1%。而且又主要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少数企业(调研得知:虽然他们每年可以享受1个多亿的税收减免扶持,但是他们在科技投入上,仅恒瑞、豪森两家医药企业2009年年内科研经费的投入就超过3亿元,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长,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企业上缴实现税收的贡献持续增长,2009年这两家企业税收实现净增超过2个亿元)。调研显示:在过去几年,苏北各市曾有上千家规模企业被各级认定为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却有90%左右的企业因没有达到国家新标准,而无缘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财力支撑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按企业实际科技投入的150%抵扣所得税加计扣除的国家扶持政策也就可望而不可及,根本无法享受到国家税收减免政策,企业持续创新和科技投入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4、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困难多、风险大。企业研发一个新产品少的要1-2年、2-3年,其中医药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一般要8-10年,其一个新药研发投入少则几千万元、上亿元,多则近1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虽然技术创新项目规模不大,但迫于资金困难往往所申报国家、省市的技术创新项目批下来了,由于企业配套资金投入跟不上而新项目、新产品常常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大打折扣甚至中途夭折。由于企业研发新产品难度大、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大部分中小企业科技投入决策难、实施难成为目前我市企业科技研发层次较低,产品缺乏技术支撑,市场竞争能力弱的主要瓶颈之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省份的要求,就必须要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主攻方向,摆上突出的位置,而企业的科技投入上如不能在量和面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其目标都是难以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建议: 1、建议省政府对苏北的科技投入的财政扶持给以更大的倾斜,将其占财政收入逐年提高比例。进一步完善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结构、方向、管理办法、监督机制和奖惩等措施。 今年省政府在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科技厅、财政厅在对各地的延伸考核中对苏北各市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和企业扩面的两个结合给以明确导向,导向鲜明的引导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扩大企业受益面和有效投入,进一步完善对全省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的科技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发挥作用。 2、建议省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建立联动分类推进的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对于已通过认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一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加大对他们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帮助他们争取和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培育他们进入到江苏省乃至国家研究开发骨干力量的行列,鼓励他们跟踪当前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对于曾经被认定过但没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重新认定、没能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针对性的培训辅导力度,力求在3年的时间内,帮助大部分企业重新通过认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于我省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包括从未被认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上规模企业,引导和扶持他们投身技术创新并逐步转化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生力军,这应当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二是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我省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实施分类推进转化的政策扶持措施,研究分析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转化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针对性强的服务扶持措施,来提高转化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能力和层次,增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在中小企业中大力开展各级政府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的学习培训工作,努力扩大这些导向政策在中小企业中的宣传面和知晓面,努力改变中小企业对国家导向性政策知晓面不宽、知晓率不高、享受政策扶持不多的实际情况。调动企业按照国家政策导向自觉加大企业研发的投入。三是建议科技、经贸等部门在全市中小企业中大力推进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和岗位技术技巧创新活动,认真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研究在全省中小企业中推进此项工作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企业从参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