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对人体危害极大,侏儒症、呆小症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缺碘。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到1995年除西藏外,在全国实施了食用碘盐。碘盐的推广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了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战略之后,我国儿童智商总体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 但在控制碘缺乏症的同时,对碘盐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广大群众的注意和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专家通过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发现,盐里加碘有反作用,如导致甲状腺使发病率增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新珍等人进行了一个历时10年的调查,他们发现普遍信用加碘盐,使低甲病率明显降低成本,但甲讥的患病率增加浙江大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一年就收治甲状腺癌205例,比十年前高了十倍。浙江舟山人民医院2007年甲状腺疾病手术者达770多人,比五年前增加了500多例,其中甲状腺癌病变更是增加了1倍以上。 碘就像微量元素,人不能缺,也不能多。中国营养学会的一分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而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含碘在20-50微克。这就是说,中国人每天摄取量达到220-850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中国居民膳食》按规定,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碘含量为150微克。 2009年2月公布的《全国碘盐监测工作简报》中,可以一窥中国“碘情”的复杂性:“在重点防范(碘缺乏病)省区内外,近年来水碘和重点人群尿碘调查发现,部分村水碘较高,且高碘和缺碘、适碘乡村混杂存在”。可见,全民食用加碘盐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每一人 需要补碘的数量不一样,尤其是在沿海一带并不缺碘的地方也要 食用加碘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危害了高碘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富碘地区市场上应该让居民购买食用盐时具有选择性(不加碘的盐)。 1994年,全民使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面上食用盐均强制加碘。但这项政策没有落实好,很多地方盐业公司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一律销售,碘盐,从而导致了不该补碘的人,吃了多余的碘。据盐务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目前我省碘盐销售已实行全覆盖,非碘盐仅在少数指定供应点销售,而且必须凭医院证明。 江苏为高碘地区,碘盐销售实行全覆盖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危害甚大。近几年机关人员体检表明,甲状腺结节患者越来越多,本人即为其中一例。为此建议实行“科学补碘,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补碘方针。 1、修改现行的全民食盐加碘的政策,实行有区别的在碘缺乏地区的补碘政策以市、县为单位,进一步研究本地区的自然碘资源的差异,细化本地区的有区别的补碘政策。在高碘和碘充足地区停止供应碘盐;在碘缺乏地区有区别地补充碘盐,做到缺多少,补多少。居民购买无碘盐、碘盐做到不受限制,实行自愿原则。 2、应对不同地区进行人群的尿碘含量抽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科学指导食盐补碘。加强对居民的碘营养状态的监测,实现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由地方病学、内分泌学和盐业部门共同组成监测组织,定期交流信息及修改政策建立一个全面、规范、严格、准确、及时的临界测体系。调查、监测结果作为各地盐务部门非碘盐、碘盐供应数量的依据。 3、加强科学补碘的知识宣传,纠正群众中认为饮食中的碘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群众重视对含碘检测,体检中增加甲状腺疾病一项,有异常者要及时治疗,让老百姓了解自己是否缺碘、何时缺碘、何时碘过剩。 4、物价等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补碘政策监督好非碘盐与碘盐的销售价格防止有关部门上为追逐利润而变相强行推广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