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实力较强,一直是我国的中医药大省,在很多方面处于全国中医药领先地位,正在向中医药强省发展。亟待我们抓住机遇,使江苏早日成为中医药强省。 目前我省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人均享有的中医资源位于全国中、下水平 江苏的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总数虽然占全国总数(533919)的5.09%,为全国的第4位。但是按人口数量计,江苏省中医医疗机构的床位数位位于全国第16位,每万人口床位数仅有2.66张,每万人中仅有1.45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位于全国的26位。 (二)全省各地区中医药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如表所示,全省的中医药资源主要集中在省城南京及无锡、徐州、苏州、常州等市级中医医疗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所规模较大的在宁中医院,实际开放的床位数达到2203张,占全省中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1.67%,而诊疗人次达到全省中医院诊疗人数的18.41%。 地区间中医药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普遍好于经济较落后的苏北地区。如昆山市中医院和洪泽县中医院相比,两院的实际开放床位数分别为563张与50张,年均门急诊量分别为85万人次与6万人次,固定资产分别为20000万元与500万元,专业设备总值分别为9716万元与270万元,占地总面积分别为25308平方米与3204万元。 (三)挂号费和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偏低。 我省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为45.61%,位于全国的第21位。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2.60%,位于全国的第8位。主要原因是我省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偏低,如诊疗费较低,CT等大型检查费大幅度低于周边省份。 中医医疗机构的门诊患者人均支出147.97元,虽然居全国第5位,但门诊挂号费平均为每人次1.12元,位于全国的第17位,挂号费收入占门诊总费用的比例为1.04%,为全国的倒数第13位。 (四)所有制结构较单一,中医机构数相对较少。 江苏的中医机构医疗数共96所(中医医疗机构86所,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0所),占全国中医医疗机构总数(3115所)的3.08%,位于全国的第19位,但我省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总人数虽然达到11844人,为全国第七,表明我省中医医疗机构单个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大。我省的中医机构所有制结构也相对单一,大部分都是政府办中医院,人员相对集中,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为此,建议: (一)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和中医医院的发展 针对我省中医药人才相对较少的缺点,加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其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加强督促和监管,为我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高级人才。 大力开展师承教育,抓好继续教育,使广大中青年中医人才更快成长,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 加强中医药人才特别是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力度。 对中医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使其进一步扩大人才规模。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建设,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医药建设的扶持力度。 针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重点加强相对薄弱的苏北与基层地区的中医药力量和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人才、建设项目和资金上加强扶持。在当前,可以继续选派省市中医医院医生到基层中医院轮转工作,特别是选派专家到基层中医院开展工作,帮助基层中医院培养人才和解决疑难问题。 (三)加强中医药机构建设,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 加强中医药机构的建设,增加建设新的中医药医疗机构。 发展多种体制的中医药医疗机构,形成体制的中医药医疗机制并存,形成互补、竞争的局面,方便群众就诊,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医药费用的进一步下降。 (四)调整中医医疗服务收费价格,重点提高挂号费和治疗费,降低医药费。 提高挂号费和治疗费为重点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拉开不同档次的诊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的价值,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从而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积极主动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在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助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医药费和医疗消耗材料价格,让利于患者。 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工作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重视下,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省建设中医强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