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系统是政府执法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被公认为心理高危之最的行业。据媒体报道,目前基层警察中有情绪不稳定、多疑、孤独、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出现。而多数警察对自身心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当遇到心理问题需要调节时,往往是闷在心里,只有通过自我开导解决。另据南京市某派出所反映,基层一线民警,尤其是刑警每天工作时间有时达到10小时以上,甚至几周才能休息一天。遇到紧急事件和重大活动连续不休不眠也较常见。此外,公安部门有时要承担领导保卫、综合治理等执法工作,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某些偏失的媒体宣传报道和社会舆论也会给警察带来心理压力。 在国外,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就引起了重视。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在警察选拔时注重心理素质要求外,还在系统内部设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以协助警察调适心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而我国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而忽略对警察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南京市公安局已经意识到了警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例如秦淮分局就开设了“减压茶座”。但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并非开通用条热线或参加几次茶座那么简单,减压的根本应在于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对疏导。数年前,公安部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但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体系至今尚未建立。为此,建议忙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安系统的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重视和解决警察的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强化问题。要引导警察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在外界环境尚不能立即改善的情况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积极的心理正确面对并释放压力显得非常重要。 二、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护警察的人身安全。早在2003年初,就有35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的议案,但至今未果。建议我省出台地方性法规,规定袭击执行公务的警察是严重违法行为,以切实保护警察的人身安全,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 三、严格把握招警对象的综合心理素质要求,建立一支高心理素质的警察队伍。根据《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衽统一招考》的规定,公安院校的学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而在毕业后通过招警考试的渠道进入公安队伍。公安机关招收警员,公安院校招生进,要严格防止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进入公安队伍。 四、改革执法理念,细化“滥用警力”的有关规定。中央纪律等四部门的信访工作违纪处分规定对“滥用警力”已有明确标准。应在操作上将规定予以细化。如何执行如何公开监督等都应予以明确,从而使警察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政为民”和“严格公正,依法执行”的思想观念。 五、营造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警察心理压力。大众媒体寒舍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既要避免警察形象的“高、大、全”,甚至“神化”,也要客观实际地反映存在的问题,不能一边倒。遇到个别警察与群众发生肢体接触现象,一些不明事理群众起哄叫骂进,新闻记者应加强调查研究,如实报道。对执法中受到重大刺激及生活有重大变故的民警,应尽快安排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强制性心理疏导服务。 六、关心警察的身心健康、提高警察待遇,打造“和谐共融、快乐共享”的绿色警营。警察身心健康受损易患心脑血管病、肠胃型溃疡病、呼吸消化系统病类等心因疾病。因此,要切实落实好警察就医、休假、疗养等措施和规定。对警察的医疗保健从经费上予以倾斜,并为所有警察(包括辅警)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坚持从政治上关心警察、生活上关受警察,加强与警属的联系与沟通,开展不定期家庭走访,衽在重要节假日必访制度。帮助解决警察在子女入学、婚丧嫁娶、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