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江苏正在从教育大省向强省转变。但相对于科研,教学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尚有不足。国际高教发展的趋势是扭转专业教育的弊端,提出了通识教育和全面培养新理念和新目标。如何发展江苏高校的通识教育,并通过这个抓手来全面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是迈向教育强省的重要工作之一。 江苏高校在教育厅领导下,已经建设了一些颇有标志性和显示度的共建平台,例如江苏高校文献保障系统(Jalis),江苏高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等。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构具有共建和共享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有坚实基础,又有成功的经验。 设 想 第一步,组成江苏省通识教育问题专家组,在调研和参考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符合江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高校现状的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课程部分(约4-8门),扩展课程部分(约8-12门)。核心课程部分为最低限度必修学分,扩展课程部分为选修课程学分。 第二步,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容,委托南京大学或其他江苏著名高校根据各校学科优势,承担不同课程的教材、课件和资源库建设,然后整合成为江苏高校通识教育资源开放性平台。该平台至少包括两个系统:第一是课程教学录像与作业、成绩公布和问题解答系统,用于具体的课程教学和管理;第二是教学资源库,是用于核心和扩展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备课文献资源,另一部分为学生修课扩展阅读文献资源。该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平台,对参与此项目的各个高校开放。 第三步,面向省内各高校培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专任教师,推广相关教材,逐步在省内高校分层次分批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或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育。可将通识教育课程区分为三至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211高校;第二层次为省属高校;第三层次为专升本学校;第四层次为民办高校。基于这一分层系统,课程也在难易程度上区分为四个层次。 好 处 其一,共建共享,有助于整合资源,改变每个高校分散投资独立建设课程的资源浪费。 其二,扬长避短,有助于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由南京大学或其他省内著名高校牵头建设,发挥了学科和师资上的特长,全面提升通识课程的水准,实现通识教育全省的跨越式发展。 其三,探索新路,有助于形成江苏省高教教学改革的新路径。真正完成江苏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经费投入 该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设阶段,由省教育厅立项,然后由省财政作专项投入。第二阶段为使用阶段,建成平台后,各参与这一项目使用的高校根据修课人数交纳相应的费用,以维持该平台的运行。或以其他方式来维持平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