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江苏是我国的渔业大省,其中水产养殖面积超过千万亩,池塘养殖水产品是我省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共有6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养殖面积的50%,承担着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也是广大渔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的鱼池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解决“吃鱼难”“吃鱼贵”等问题而建造的,长期以来,大部分养殖生产者无力对池塘进行有效维护改造,大多数池塘出现了淤泥厚、池埂塌、蓄水浅、灌排不灵、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生产条件很难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不仅池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病害频发、养殖产量下降,而且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影响现代农业建设,影响新农村建设,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但一般情况平均改造一亩标准化池塘约需成本5000元左右(包括清淤、池埂建造、进排水渠建造、池间道路、看管房及其他配套设备),仅靠企业、渔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身投入难度很大。 据调查了解,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市近年来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池塘标准化改造专项资金,通过标准化整治后,有效地改善了池塘的生产条件,尤其是扩大了水体容量,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池塘的允养量和产出率,提高养殖产量和农民收入,使池塘的承包价格也大幅度上升,提高了土地的回报率,增加了集体经济分红,改善了农民福利待遇。 我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渔业对整个大农业的GDP的贡献已超过了50%。在目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的大环境下,更应对池塘标准化改造引起高度重视。为此特建议,省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要把鱼池标准化改造纳入政府专项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出台多元投入的有关政策,如政府扶持和生产者自筹相结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并建立鱼池标准化改造和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我省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我省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地方经济、社会和养殖渔民尽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