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或将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而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对江苏经济发展势必也形成巨大的挑战: 挑战一,江苏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成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二,面对“负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江苏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地毯能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三,江苏经济的主体是二产,这决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又加重了江苏经济的高碳特征。 挑战四,江苏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从全球经济排名比较看,江苏省的GDP总量相当于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第26位,相当于比利时的GDP总量。在中国的百强县排名前50位中,江苏省属县占近一半,江苏完全有可能实施独立的具有江苏特色的排放配额制和建立排放配额交易市场。江苏省财政每年在节能方面投入巨大,其管理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补贴和项目申报方式,这不利于培育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调动起地市、县和各行业的减排积极性,让排放权的资产属性发挥作用,还可以将江苏省各县市和江苏各个行业节能项目纳入可交易范畴。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如下: 一、 建立江苏省碳交易制度和碳金融。 建议由省委省政府亲自挂帅,政府研究室、发改委、财政厅、经贸委等参与,并聘请国内外专家加入,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开发低碳交易机制研究,以建立市场机制为目标,尽快完成江苏省的碳交易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构建成一种抽象的、可分割的、可交易的法律权利。 二、 引进先进的碳交易所运行机制。 建议我省碳交易所同时引进基于项目的交易和基于配额交易这两种交易类型,建立基于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交易所运行机制,以启动本地区的碳交易需求,吸引国外基金加入,借助CDM机制,攻破西方“碳关税”壁垒。运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借助该交易所开展全国性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用该交易平台按行政区设立排放权交易专区,并设立国内外金融基金专区。 三、 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 如何测量和计算“碳排放”,根据怎样的公式来计算每个单位的排放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计算公式等等无疑是技术的关键。为此,我们需要提出一套关于统计的方法学,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公式,还要有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将一套政治话语转化为技术话语,从而提出有利于我国的标准。江苏可以依托地方的科研优势,集中专家、学者,以科研攻关的方式,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