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0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0-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年用水量为120~130亿m3,而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8亿m3,用水要依靠大量外调长江水补充。水资源是沿海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水资源存在问题主要有: 1、水资源条件较差,供水保证率不高。我省沿海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差,沿海地区遇中等干旱年(75%保证率),缺水8.4亿m3,缺水率5.9%;遇特枯年(95%保证率),缺水23.2亿m3,缺水率12.3%。未来沿海地区需水还将持续增长,预测2020年需水量约152亿m3,较现状增加23亿m3,增加的水量将向处于供水末稍的沿海东部地区高度集中,且对水质和供水保护率要求更高。 2、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据监测评价,沿海地区仅有32%的水功能区年均水质达标,Ⅴ类及劣Ⅴ类水占36.8%。不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超标程度逐步加重,近海河段盐度和矿化度时有超标。新沂河北偏泓、入海水道南泓等尾水通道对沿程和近海环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南通、盐城部分地区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3、对水资源供需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增加水资源供给。沿海地区有关市县在制定水资源供需规划时,背离水资源供需规律,片面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供给的需求,有的市提出到2020年一般工业用水需求约为15-20亿m3,约为苏州市目前一般工业用水量的一倍。 为保障沿海地区水资源供给,我们建议: 一、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按照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要求,科学规划沿海开发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需水规模;在沿海经济开发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资源专项规划,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滩涂的开发利用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辐射沙洲优先发展生态林和观光农业;推进沿海地区雨水、污水回用、微咸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发展,鼓励利用海水的产业发展。 二、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的原则,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鼓励发展水资源消耗少、废水重复利用率高、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限制水资源消耗大、排污设施和污水处理技术落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对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等节水减排技术;制订有利于节水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水价体系,实施超计划加价收费制度,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节约。 三、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限制排污总量,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建设清水通道,加强骨干输水通道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出路,利用沿海地区多滩地的优势,采用生物-生态技术处置尾水;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防止地下水超采引发生态与环境灾害。 四、提高水资源管理保障能力。在沿海地区推进统筹防洪、防台、排涝、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保障;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重点河道、湖泊、水库和输水干线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对行政区域取水总量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