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近年来,高楼大厦的大量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其火灾的性质与一般建筑火灾不同,一旦发生,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上海“11•15”无情大火带走了58条生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有: (一)消防设计存在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的要求,消防安全问题不少。如,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内部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材料,未作防火处理;安全疏散不符合规范要求,主要表现为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设置不符合要求,一旦发生火灾,给人员逃生和消防施救带来困难。 (二)消防审核、验收和建筑施工存在漏洞 (1)消防部门进行建筑审核时把关不严。一些建设单位为节省工程投资,擅自更改消防设施,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等不符合要求,造成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隐患。 (2)消防验收人员的水平及素质不高、验收技术力量低下及消防验收过程流于形式等因素均导致消防验收结果定性不准。 ] (3)不少高层建筑,包括建筑消防工程,由农民建筑队承包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差,与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较高的施工要求不相适应,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建筑消防安全。 (三)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乏力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物业公司大多未设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还存在人员流动较大、文化水平偏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许多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故障频发,丢失损坏现象严重。 (四)高层住宅避难层“空白”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通过高层设置的避难层或避难间暂时躲避火灾。我国《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但《高规》中并没有对高层住宅的避难层作类似规定。实际上,世界上最高的举高车也只能达到110米,目前我国消防大队的登高云梯绝大多数都达不到100米,我省最高只能达到50多米,很多高层居民住宅楼均未设置避难层(间),高层住宅避难层设置凸现“空白”。 为加强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建议: 一、严把火灾防控设计关。 严格按照《高规》的要求,做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高层设计、施工和验收单位的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防火安全负责,对违反《高规》、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不得审批验收并交付使用。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应注意总体布局合理,合理划分疏散楼梯间和防火分区,设计合理安全疏散通道;安装安全稳定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高层建筑各构件要有足够的耐火极限,室内装修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做好高层建筑消防用水设计,保障发生火灾时有足够的蓄水量。 二、严把消防审核关,规范消防竣工验收,严抓施工管理。 (1)在消防审核方面,建议将《上岗证》分类分级,实行建审人员等级制度,按上岗证资格的高低,相应地规定审核项目的简易程度,以利于审核质量的提高。同时,考虑实行建筑审核工程师签字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2)加强消防验收的过程控制。一是验收申报程序控制。高层建筑消防验收必须委托具备法定检验资格的自动消防系统检验单位进行设施检测,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书后申报消防验收。二是验收程序控制。成立专门的消防验收小组,验收时应采用检测设备测试,而不应仅凭经验、凭直观。三是验收评定。重点评析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应在责令限期改正后再进行复查。 (3)在建筑施工方面,首先实行施工人员资质证制度,必须要有消防水、电施工员上岗证的人员进行施工;其次严格监督检查消防工程施工;最后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严抓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 三、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将火灾防控管理落实到位。 (1)由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牵头,建立群防群治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网络,明确各单位、各承租户的消防安全责任。为随时应对突发火灾,组建一支义务消防队(可由保安队或物业管理人员担任),按各自担负职能设置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来火行动组、防护救护组,并指定其中专人为大厦日常防火巡查员,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2)做好防火检查、设施维护、隐患整改等工作。同时制订好《灭火作战预案》、《火灾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预案,保障消防管理有章可循。 (3)强化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常识、火灾逃生常识、初火扑救常识等消防安全教育,并通过消防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居民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自我防范和规避火灾的能力。 四、按公用建筑的标准在高层住宅中强制设置避难层,已有高层建筑中没有避难层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补救措施。购置消防云梯,提高云梯登高高度,加强消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