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区域文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苏南苏北差距大。苏南政府重视,财力雄厚,投入巨大,动辄上百万的活动经费,给苏中苏北地区举办文学活动增加了难度,由于财富对人才的吸聚效应,苏南文学人才不断增进,苏北人才大量流失。 (二)急功近利倾向明显。政府对文学事业的发展往往“因人成事”,决策的冲动性与短期行为多,大搞文学活动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只重视外来的“专家”,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只重视获奖,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评价标准衡量文学。 (三)文学管理机制落后。目前,我省文学格局与文学秩序,依然是与行政等级制相适应的倒金字塔格局,区域文学中心发展主体的引领者依然是体制内的,人才培养和作品扶持机制有待创新,社会力量发展文学力度不足,全省没有设立独立的文学基金。省作协虽然有“壹丛书”、“重点作品扶持”等项目,基本上在省作协机关内和驻宁高校消化掉,落到地方很少,落到体制外的几乎为零。此外,图像时代文学中心位置的跌落和文学的败退,全民娱乐带来的精神萎缩,“阅读”正在消失,不但给文学发展带来困局,更给地方区域文学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四)创作缺少领军人物。我省缺少大师级的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较弱,县区文学创作力量更弱,严重影响了地方文学事业的发展。 二、振兴我省市县区域文学发展的建议 我们认为,文学事业真正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县区域文学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只有从底层基础全面振兴的文学,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 (一)增强政府行为中独立的文化(文学)意识。在政府的文化决策中,清除“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文化作为经济附庸的意识,清除形象工程的急功近利意识,清除国内生产总值冲动意识等,强化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品格。将政府行为与投资引导到有效的本土文化(文学)建设中。改变以获奖和活动数量衡量文化(文学)的评估标准。在文化文学投入上,杜绝短期行为,下大力气营造全社会重视文化文学的氛围,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二)推进作协体制机制改革。选择有事业心好、责任心强、肯干事,能够开发体制内外资源的人才主持作协工作,不应只将作协当作安置官员的场所。增进民主,扩大各级作协理事会的权力,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直选,将作协真正办成作家之家。建立贫困作家救济制度、高校高中图书馆的驻校(馆)作家制度、基金项目驻会作家制度等,帮助解决作家和诗人的生存及作品发表出版问题上的困难,拓展作家生存空间,促进区域本土文学走上自立自足的繁荣振兴之路。 (三)鼓励成立各种文学基金和文学社团组织。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成立各种独立的文学基金,推动本土文学发展。大力支持推进作协下属或体制外的文学社团组织建设,包括文学网站的建设和民刊的创办,建立文学的多元中心格局,凡是营造文学氛围、扩展文学阵地和投资文学发展的,都应予旌扬和政策支持。实行有区别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的扶持项目与基金向苏北倾斜,实现南北的均衡发展和区域文学中心的真正多元化。 (四)逐步放开出版自由。出版的限制造成卖书号、卖版面和官办刊物的了无生气。对非政治性的文学作品,应予率先获得出版的自由。民刊、官刊和体制内外的百花齐放与公平竞争,更有利于地方区域文学获得振兴的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