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自行车数量约为4.5亿辆,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出行占30%以上,小城市所占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居民短途交通出行(6KM以下),自行车交通占60%以上。根据各城市客运方式调查,北京市2001年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在38%左右;苏州市2000年居民的日常出行中,自行车出行占到46.1%。但是,我国目前自行车道路状况正在发生令人担忧的改变。有的城市实行禁止自行车交通措施,建设所谓的“无自行车城市”;有的城市为了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将自行车道搬上人行道,如: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使自行车的使用率急剧下降。而在荷兰、丹麦、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各级政府正努力将自行车变成城市交通的一部分。维也纳、哥本哈根、都在发展自行车交通网络,增加自行车专用道,丹麦欧登塞市自1999年起推行“自行车复活”战略,如今长达51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已投入使用,80%的城市道路为自行车道所占据。英国政府也在1994年发表了自行车宣言,将自行车纳入交通政策规划之中,提出了2012年自行车流动量达到1996年4倍的具体目标。即使是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美国 ,不少城市在发展策略中,也提出要使自行车,并展现出建立自行车友好城市的端倪。底特律就从2009年9月起,在市区内增加了给48KM的自行车道作为长期规划的一部分。有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自行车购置已超过汽车,目前全国拥有近1亿辆自行车,有15.5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每天有1400万人骑自行车上班或者上学,80%的城市正计划新建自行车道,30多座城市已筹资建设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优先政策已为这些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根据对波哥大等城市自行车设施规划的经济价值评估,在10年的时间里,建设和维护自行车道的投资为1.78亿美元,而因取代汽车出行减少的基础设施需求、道路运行费用、道路安全费用以及交通拥堵与污染费用计13.02亿美元。 江苏城市风光秀丽,自行车拥有量大,具有发展自行车的良好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这一交通资源,建立合理的自行车网络,对于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挤和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发展慢行交通,也符合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和现代社会休闲需求增多与老龄化社会的趋势。 为此,建议: 1、将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引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与现有规划体系有机衔接的专项规划。规范编制方法、设计、控制与评价体系,确立在现有规划体系中相应的地位与职能。 2、在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中,科学规划布局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道网络,使其促进而不是影响交通整体效率,保证自行车交通空间需求,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 3、营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环境,规划城市步行网络,加大步行设施建设,加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管理,尤其注重主城中心区人行道建设,逐渐形成有机、多功能、环境宜人、连续的步行空间,把城市的主要商业服务、文体休憩、交通设施以及居民区联系起来,活跃城市的生活气息;人行道规划与休闲广场、滨水空间设计相结合,提高城市个性空间的利用率。 4、推广自行车租赁,构建由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停放点、维修点和道路网络等在内的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网络,使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和游客观光的首先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