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呈现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势。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人们普遍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等。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了,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经济收入提高了,道德水平却仍徘徊在较低层次,甚至变得漠视社会公德,见利忘义。传统“仁、义、礼、志、信”等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越来越模糊。社会呈现出无道德标准,无行为准则,无是非观念,无理想追求,无英雄崇拜,无历史观念。歪曲历史、调侃英雄、丑化崇高、八卦人生,贬抑真善美、褒扬假丑恶、人欲横流的人文生态恶化,唯权唯利唯实唯用成为时尚。 无论是“宁坐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抑或是“恨不我爸是李刚”的自嘲,整个社会都处在道德的焦虑中。功利性选择成为生活的信条,潜规则大战并大胜规则,理想和信念,成为静下来才可以遥望和感喟的天上之月。在这样的一个备感脆弱、安全感不足的社会环境中,核心价值观遭遇挑战,传统道德沉沦、道德底线退缩,也是我们常见的事实。 这些道德领域的痼疾顽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与五千年历史文明大国的形象不符,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社会和谐氛围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发挥教育系统的基础和专门作用。 学校是教育系统主体,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基和专门作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和培训学校应该配合德育课安排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年龄开设公民素质教育专门教育课程或讲座。 针对老、中、青、少、幼等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组织专家学者分别编写出内容、形式多样、标准、规范、生动活泼的教学课本和宣传材料,利用教育系统对公民进行经常性、规范性、系统性的公民素质教育,在青少年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配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把培训农民技能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对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公司等各种经济成分组织的领导负责人、员工以及社会新阶层人士举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公民素质培训教育。把公民素质教育纳入公民再教育体系。 2、发挥全社会的广泛性作用。 充分利用社会的广泛性,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乡村基层和社会各方面,形成有效的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立体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优势,开展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开展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教育培训。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依托电视、电台、报纸、广播、网络、市民学校、宣传橱窗等媒体和阵地,推广市民文明礼仪; 大力普及礼仪教育,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举止文雅的文明习惯。 3、发挥公众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领域,覆盖面广,要利用公众媒体长期安排专题和版块进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反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的新人物、新事物、新典型。 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对当今社会的陋习、丑恶现象以及不文明表现和行为要加大揭露、曝光力度,形成一个人人抵制假恶丑的社会氛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4、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人的本质和天性决定了人不可能仅仅通过教育就改变自己的懒性和贪性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规范、准则来加以调节与限制,而这些规范、准则在实施的开始阶段必须要以严厉的方式来进行。在欧洲国家,因为他们主张人之初性本恶,还讲什么原罪论,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采取措施对人的各种不良欲望予以遏制。而我们的亚洲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违反公共道德的惩罚是很严厉的。所以,我们到新加坡到台湾,看到哪里大街小巷一尘不染,不是群众本来自觉所致,而是靠严厉执法后的结果!难道我们凭此可以说,新加坡和港台地区,就不是以人为本,就不讲人权了吗。恰恰相反,他们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真正的讲人权。所以,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等到广大公民都适应了这种执法后,理解这种执法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记得一句老话。习惯成自然,对于好的与不好的,这句全部是适合的。 让我们社会重新关注我们的道德焦虑和道德困境,通过严格科学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通过相关制度的配套,通过我们每个人的亲力亲为,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社会的道德春天即将到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