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里下河地区位于里运河以东、海堤以西、苏北灌溉总渠以南、通杨328国道及如泰运河以北,地处淮河下游、黄海之滨,涉及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5市17县(市、区),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水产业养殖基地,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和斗龙港合称里下河“四大港”,是里下河区域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四大港”建闸后,充分发挥了挡潮御卤、蓄淡灌溉和防洪排涝效益,截至2010年“四大港”闸累计排水达4656.54亿立方米,为保障里下河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四大港”自建闸以来,闸下港道淤积日趋严重,据2010年汛后测量资料分析,与建闸初期相比累计淤积达4800万方,与1991年该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后的断面比较,淤积999万方,“四大港”闸下港道总过水断面缩减64%。近年来,里下河地区屡遭洪涝灾害袭击,因闸下港道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不足,致使该区域涝水水位居高不下,排水历时延长,灾害损失加重。“四大港”闸下港道淤积问题已严重威胁里下河地区防洪排涝安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大港”闸原由省直接管理,1985年下放至盐城市管理。省政府和盐城市政府对“四大港”闸下港道淤积问题历来重视,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专业的清淤队伍、配备了清淤设备,并在省政府和水利厅的支持下每年投入一定的清淤经费,有效地避免了港淤闸废的严重后果。省级财政自本世纪初开始每年安排60—80万元用于闸下港道应急清淤,但是由于“四大港”闸下港道淤积严重,清淤保港任务繁重,每年安排的清淤经费只能清淤15万方左右,对于解决“四大港”闸下港道淤积问题来说是杯水车薪,不能有效改善淤积现状,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港”淤积的问题。水利部重点科研项目《江苏省沿海闸下河港清淤保港技术措施研究与应用》得出结论:“四大港”闸下港道发生淤积是客观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清淤保港必不可少,任务重大。目前,盐城市财政每年投入“四大港”闸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资金达1500万元。由于地方财政较为紧张,无力承担“四大港”港道清淤费用,加之“四大港”系服务于整个里下河地区,涉及5个市,其治理应纳入流域性水利工程范畴,迫切需要省人民政府加以协调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两方面建议供省有关方面决策参考:一是加大“四大港”年度清淤工程经费投入力度;二是针对“四大港”闸下港道长度均已超过10公里、急需综合治理的情况,尽快实施“四大港”闸下移迁建工程。